日本发展的最重的坦克为五式坦克(1942年开始),自重达到35吨,75mm火炮,整体实力与IV号J相当,可惜只完成一辆车身,未能量产。可以看出,陆军参谋本部在战争中期就应意识到陆军装备的不足,1943年军部派出了一个代表团赴德国洽谈采购及引进德国坦克及技术,事项中就包括一辆虎式和一辆豹式及全套配件,后由于东线战局吃紧,两辆坦克又被德国人扣了下来,送到了地狱般的东线。可以说,日本人在战争中为装甲部队的装备发展还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研制进度远远赶不上战争发展,造成了陆军无重型坦克可用的状况。
日本的海军和陆军本来就是对立的两大阵营,内阁中的议员也是海陆军背景的都有,而日本的军事指挥权在战时大本营手中,两者都是其臂膀,无侧重哪个这一说。其实,装备发展滞后在海军中也很明显,例如,“云龙”级航母的发展就没有赶上战争的节奏,结果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可以说,日本装甲部队的发展之后是由于其战争能力和决策层对战争形式把握不当造成的,根源是战略上的问题。
这么解释把,日本根据其综合国家利益考虑后,没有必要研发重型坦克,当然战争后期就单说了,他有想研制重型的想法,毕竟破97被M4穿傻了,M4穿97简直就是热刀切奶油,战争前期,日本的假想敌就是中国和苏联,由于当时的苏联只有BT系列轻型坦克,95式应付已经足够,况且中国军队当时基本没有装甲部队,而且日本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土质松软,不适合重型战车的作战和运输,自然没有研发重型坦克的想法,另外,日本是海军强国,就因为他是岛国,一切都需要从海上运输,进口原材料,粮食等等,一旦海上运输要是断了,就彻底被封死了,因此他要发展强大的海军,钢材全部被拿走制造军舰,就跟2战中后期,德国的齐柏林号航母被拆解后的钢材拿去制造坦克一样,日本不发展重型坦克的原因跟以上几点有密切关系,但不排除,还有其他的,本人的理解也就这些了。
1.日本人没有能力开发大功率发动机。诺门坎战役经典镜头:两辆弹药耗尽的日本89式“中型”坦克想俘虏一辆陷在沼泽里的bt-7中型坦克,就拼全力把bt-7拽了出来,结果,bt-7刚爬出沼泽,就把两辆日本坦克拽着往苏军方向而去。两辆日本坦克全力后退,居然没拉过bt7。
2.发动机不行,设计成重型坦克机动性更差。
3.武士道精神讲究进攻,忽视防御。经典的例子就是零式战斗机,为了增加航程和载弹量,零战几乎没有装甲,连手q弹都防不住,甚至没有无线电(只有少数领队机有)。
4.日本的主要陆战对手中国太弱,而太平洋上和美国海军作战几乎又用不着坦克。登岛作战,防守的美军也没有几辆装甲车就更别说坦克了。既然没有对手,研制这个干什么。
日本人也研制过重型坦克,其中的型号就有91式、95式,日本人在战争后期研制的三式、四式/五式中型坦克则是为了“本土决战”用的,不过由于战争的结束,这几种坦克根本连亮相的机会都没有。日本战术思想落后顽固从诺门坎战役后看出不仅不吸取战役失败,认为前线士兵将领怕死。当年日本活下来军官很多人请求军部加强装甲力量认为现有战术装备落伍,日本军部各种理由逼死这些军官(感谢他们顽固)日本主战场中国南亚岛屿丛林地区不需要发展重型坦克,日本是占有很多资源产区但国内生产能力有限。日本中后期也装备新型坦克不过数量很少
对手太弱,重型坦克根本没必要 。苏联是与德军战车的不断对抗中才发展出的先进的坦克。日军坦克主要对付步兵。 还有就是标准的不同了吧 一些坦克在日本内部被称为重型的但是相比欧洲 只能说是战车了,, 楼主说的 我想也是一个原因, 毕竟资源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