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崔可夫都是不错的将领,苏军的很多将领都在35年的大清洗中挂了~~造成二战期间优秀将领数量不多,但是还是留下不少的~~其实,苏德战争中后期,苏联明显不仅在兵员上数量多了,决策层的实力也提升不少,比如库尔斯克战役,其实前期苏联就掌握了德军的动向,高层制定计划,以阵地战加防守反击干掉德军,取得明显的战果,想请可以上网搜搜。说什么苏德伤亡比苏军德军3.5比1其实并不是很公正,苏军其实到战争后期,其中坚力量大都还是农民工人,以及一些乌合之众,素质明显不能和德军相比,德军从一战之后就秘密制定了部队训练计划,其部队的素质根本是其他国家所不能相比的,因此有这么强的战斗力也不足为奇,如果斯大林35年不实行大清洗,损失如此多的人力物力,那么二战期间苏军的战斗力很可能将提高一到两个档次。ps其实二战苏军的近卫军团战斗力还是很强的,那些才是正规军。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1974),苏联元帅(1943.1.18)、苏联武装力量副最高统帅、最高大本营成员。被人誉为“战场救火员”。
他是对苏联武装力量施行战略领导和制定战役计划的最高决策人之一。他指挥过列宁格勒方面军、西方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协调了诸方面军的一系列战役行动,为取得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战役、维斯拉-奥德河战役、柏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接受了法西斯德国的无条件投降。他两次获得“胜利”勋章。他最主要的统帅才能表现在能够抓住并深入问题的实质,战争千变万化,无论情况如何复杂,他总能创造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具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意志力,使他能够圆满完成交付予他的所有任务。
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1895-1977),苏联元帅(1943.2.16)、总参谋长(1942-1945)、最高大本营成员。
他和朱可夫一起对苏联武装力量进行战略领导和制定战役计划,协调了诸方面军的一系列战略性战役,1945年担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和远东苏军总司令。在他指挥下粉碎了日本关东军。他两次获得“胜利”勋章。他总揽全局,智深勇沉,在战略思想上远见卓识,洞察秋毫。他总是善于作出合理的决定让部下去完成任务.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1895.2.18 ~ 1970.3.31)苏联元帅(1940.5),军事家。
生于今敖德萨州富尔曼诺夫卡镇。1915年加入俄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俄共(布)。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 历任排长、连长、团长、 旅长、师长,率部参加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作战。战后曾就读于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和政治学院一长制指挥员训练班。1925~1938年先后任骑兵军军长、军区副司令和司令等职,善于把国内战争的作战经验运用于部队训练。1939年9月指挥乌克兰方面军进军波兰,占领西乌克兰。苏芬战争期间,指挥西北方面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1940年5月起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积极进行反侵略战争准备,大力促进军队建设,完善动员体制,改进武器装备。苏德战争前夕,曾建议边境部队进入战备状态,但未被采纳。战争爆发后,先后任统帅部大本营主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西方向总司令、西方面军司令、西南方向总司令兼西南方面军司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司令,参与指挥过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等。1943年3月起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协调几个方面军作战行动,组织实施了许多重大战役。战后历任巴拉诺维奇军区、南乌拉尔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5枚。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1900年2月12日—1982年3月18日),苏联元帅。
大清洗期间,崔可夫等年轻军官得以快速提升,1940年因有出使中国的经历,且通晓汉语,崔可夫被斯大林选中再次出使中国,担任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成为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苏德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64集团军副司令,7月率部开赴斯大林格勒前线,9月被派往第62集团军担任司令,完成了苏联最高统帅部“不许后退一步”的任务。担任第8近卫集团军司令并指挥该集团军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明斯克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一直打到德国柏林。
这几个都是较强的
朱可夫牛个屁!他打的战,全是用苏军的尸体堆的!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死伤八万,苏军伤亡30万!不信可以看CCTV-7的百战经典。曼施坦因是德国军事天才,他要求希特勒增兵,但是希特勒对东线已经不感兴趣,拒绝增兵,还抽调了他的部队。曼施坦因是个绅士,他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埋怨,而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一切。所以看历史不能光看一面之词,你要辩证的看,有疑问的看。从那些史书的资历行间查找蛛丝马迹!历史从来都是成功者写的!不是什么正义战胜邪恶!
朱可夫打仗也可以。不犯错误而已。从来就没有以弱胜强,以寡击众,他打仗犯错误少而已! 希特勒好多事都是不能坚持。
任何将领都知道,在双方总体战斗力相似的情况下,数量较少素质较高的部队指挥难度远远低于数量多素质低的军队.
苏军的优秀将领都是在劣势下或是均势下证明自己的能力.比如42年到43年.
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
你的逻辑非常滑稽,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难道不包括控制的资源和能生产的装备么?德国在这些方面都远远不是苏联人的对手,当然失败了。苏联的将领总体实力一般,主要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斯大林这个白痴的问题。朱可夫其实没有很多书上吹嘘的那么牛,自己去看朱可夫打仗的巨大消耗和损失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