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侵苏联之前,德军除了在英伦空战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几乎是节节胜利,逐步占领了除英国,苏联外整个欧洲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
由于西特勒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占领区缺乏资源.同时又面临综合战争潜力比占领了欧洲的德国还强大的苏联的威胁,等到苏联完成军备计划,摆脱了大清洗的影响德国将面临两面临敌的危险态势
西特勒决定先发制人,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德军出动了数百万军队和数千架的飞机和坦克闪击苏联,虽然由于苏联拥有更多的坦克和飞机,但严重缺乏战争准备,又被之前的大清洗严重削弱了战斗力,使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取得了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胜利,仅在开战的几个月内,苏联损失了上万辆坦克和上万架飞机,几百万的军队被歼灭,整个苏联三分之二的工业基础,潜力都被摧毁.但苏军经历了初期的溃败之后,爆发了难以想象的战争意志,德军没有能够拿下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三座城市的任何一座,加上冬天的到来使战线形成了僵持,德军最终没有能够将战线继续推进.
1942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不久,因为美国不断援助英国,德国被迫对美国宣战.美国加入战争之后德军在西线的对英空中战场处于守势,美英空军转入对德国的轰炸,德国空军,战争工业资源大部分被东线牵制,无法赢得空中优势,虽然使战略轰炸的美英空军受到严重损失,但工业生产虽然也扩大了规模,却受到严重干扰.美英还向苏联提供高达百亿美元的租借物资,或无偿军援.虽然份量和比例大概只占苏联工业生产能力的1/10,美国的介入打破了苏联与德国已经僵持的战争的天平,使苏军转入反攻
整个战争中苏联依靠仅残存的不到德国三分之一,美国七八分之一的机床和钢产量生产了相当于美国三分之二的武器和军火,两倍于美国的弹药.德国的工业生产由于动员准备的不足,战略轰炸的影响和资源的匮乏逐渐处于颓势,东线德军的骁勇善战也不能改变整体被动的局面.
苏联红军在莫斯科战役之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消耗了上百万德军精锐力量,德国的元气大伤,随后的库尔斯克会战消耗了德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同时德军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也被美英等盟军的优势力量击溃.兵力全线收缩.
这时,美英见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成熟,经过成功的战争准备和战略欺骗,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虽然牵制的德军兵力只有东线苏德主战场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但也敲响了纳粹必然灭亡的丧钟.
苏联红军经过浴血奋战,最终把战线从苏联境内推到德国境内,攻克柏林,西特勒自杀,八天后,邓尼茨代表德国无条件投降,这一天是1945年5月8号,被称为"欧洲解放日"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击毙和使敌人死亡的德军有380万人,还击毙了100多万欧洲其他仆从国家的军队.加上俘虏使敌人永久性至残的,苏联红军歼敌一千万人.苏军死亡880万人,伤亡两千万.
美英法等西线盟军在北非,欧洲西部也击毙了50万德军,加上使敌人溃散,俘虏一共消灭了两百万人.
美英法及其他盟国的西线盟军死亡90万以上,伤亡几百万,也高于德军.
可以说,苏联是击败纳粹德国的核心力量,苏德战场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但是美国,英国的贡献也是决定性的.没有美国的参战,打破战争天平.苏联也无法胜利的大反攻,直到打败德国
一。苏军在城内的顽强抵抗。两军相遇勇者胜,城内苏军以无比顽强的意志,顶住
了风头正盛的德军进攻,有时一座楼,一个厂房双方会反复争夺几十次。城内苏军拖住第六集团军,为斯大林调兵反攻赢得时间。
二。斯大林用将正确,朱可夫可以说是常胜将军。从诺门坎战役开始到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直到柏林战役。都有他的身影,他总是临危受命,扭转乾坤。
三。德军侧翼薄弱。苏嵌形反攻所突破的主要是罗马尼亚,意大利,保加利亚等德仆从国军的防线。
四。希特勒的愚蠢。
1。顽固干预前线指挥官,不给他们自主权。
2。用人错误。没有用曼斯坦因等有才干和有头脑的将领,而用乖乖听话的鲍卢斯。
3。顽固坚持城市攻坚战。没有向毛泽东学习: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以运动战歼敌为主要目的。德军弃长扬短,以野战之王坦克,和苏军打起巷战。如能引诱苏军野战,在运动中歼敌,人丧,城还存吗?
4。当苏军合围鲍卢斯意图已经十分明显时,没有果断令其撤退,而是果断令其就地坚守。使第六集团军30万人丧失最后突围的希望。
五。格林的空头支票。在希特勒考虑是否在苏军合围前撤出鲍卢斯时,格林许愿:如鲍卢斯就地坚守,他可每天给予400架次的空投补给。实际上,当鲍卢斯被困后,每天空投不到100架次,最后干脆找借口停止空投。在苏联1月份的冰天雪地里,饥寒交迫的德国兵如何忍受。仅有的一点食品还被军官抢去。苏军发现好些德军官被俘时脖上挂着香肠。
两线作战,战线过长
指挥失误
指挥系统缺陷(德军的陆军集团军司令无权指挥辖区内空军和海军,导致无法协同作战,诺曼底的失败就有这个原因)
武器过于精密(生产一辆德国坦克的时间可以造5辆苏联坦克)
入侵苏联时本来要夺取高加索石油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半路被调走围攻莫斯科,导致汽油供给不足
间谍潜入石油领域,炼油厂被其引导的飞机炸毁
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人口 + 资源不足 +上苏联天气+战略失误和德国战前的武器设计精密 容易卡壳问题
茫目的扩大战场,至使战线太长,补给线太长,苏联地势不利德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