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1944年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2024-12-13 20:25: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后,反法西斯同盟国相互支持与合作,度过了最困难的时 期。1942年上半年,美、英联军在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争上加紧实施反击德军的战略 计划。中国抗日战场拖住了日本的主力,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各 主要战场的形势都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变化。 在苏、德战场上,1942年5月至7月,由于苏军在哈尔科夫附近和克里木作战失利, 被迫后撤100至400公里。德军强渡了顿河下游,侵占了罗斯托夫,直接威胁着斯大林 格勒和高加索。于是,展开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希特勒投入斯大林格 勒战役的总兵力为 90万人、坦克1200辆、火炮和迫击炮1.7万余门、飞机1640架。苏 军最高统帅部于1942年 7月12日决定在西南方面军原有的基础上成立斯大林格勒方面 军,铁木辛哥元帅任方面军司令员(7月23日起由戈尔多夫中将担任)。从 7月17日至9 月12日,由远接近地和近接近地防御德军的进攻。自9月13日至11月8日,苏、德军队 在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争夺战达到白热化程度,斯大林格勒保卫者们浴血奋战,守住了 这座英雄城市。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2月2日,苏军打响了围歼斯大林格勒敌军的 战役。战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隐蔽地调集了大量兵力,实施主攻的有三个方面 军。1942年11月,在浓雾弥漫、大雪纷飞的19日晨 7时30分,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 军揭开了反攻的序幕。11月19日至30日,苏军合围敌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部 分兵力,12月间歼灭德军企图解围的“霍利德”战役集群和“霍特”战役集群。1943 年 1月10日至2月2日,苏军全歼德军被围困的部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打击了 法西斯德国,加深了法西斯集团内部出现的裂痕,成了希特勒走向灭亡的起点。 自1941年12月下旬至1942年 6月,丘吉尔和罗斯福经过多次协商后,决定实施代 号为“火炬”的北非登陆战役。美、英决定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英国的亚历山 大将军分别担任盟军正、副总司令,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和阿尔及利亚 的奥兰、阿尔及尔三处同时登陆。“火炬”登陆战役自1942年11月8日开始至1943年5 月13日胜利结束。1943年夏,美、英确定了代号为“哈斯基”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计 划,于 7月10日发起总攻,胜利地完成了地中海、西西里岛战役,加深了意大利墨索 里尼政权的军事、经济、政治危机。墨索里尼的统治摇摇欲坠。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为扭转战局,任命麦克阿瑟上将担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 总司令,指挥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陆海空三军。4 月又任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 兹海军上将为太平洋地区总司令。日本为了破坏美——澳交通线,于1942年5月5日, 命令联合舰队占领中途岛。该岛地处太平洋航路之中途,故名“中途岛”。1942年 6 月 4日凌晨,美巡逻机在中途岛西北200海里处发现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并有日机100余 架飞往中途岛,空战开始,至6月5日下午结束,日本损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 飞机322架,兵员损失 3500人,其中包括几百名有经验的飞行员。自此,太平洋战争 出现了有利于盟军的战略转折,经过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成功地遏制了日本向东南 太平洋推进的计划。 在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利用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利从中国战场调兵的有利时机, 进行了局部反攻,支援和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进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总统罗斯 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当时中国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了代号为“六分仪”的 会议。这是二战期间,唯一一次有中国参加的同盟国最高级会议。开罗会议的主要议 题是缅甸作战计划及与中国和亚洲有关的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计 划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反法西斯联盟三大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第一次会晤。会上讨论了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 题、关于建立国际组织问题、关于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关于波兰和芬兰的问题,会议 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并协调了三国对德、 日的军事战略行动,对加速法西斯的覆灭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