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反作用有什么区别?

2025-03-30 03:59:4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答:它们的含义及其表现不同: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具有两重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动创造性。它有两个方面表现:首先,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但是以错误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这种创造性不仅表现为意识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改造,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而且还表现在能通过想象在思维中创造新事物。这并不是说意识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世界,而是说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物质的存在形态。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而进行的。实践就是这种目的和计划指导下的行动。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反映客观世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意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回答2:

首先,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理解为意识能动性,二者是一个意思。
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做,精神状态。
意识的能动作用指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反作用。
所以三者关系:从范围来看,主观能动性的范围最大,主观能动性的想和做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一个表现,范围最小。
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