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鳞目鬣蜥科,头较大、略呈四棱锥形,头体长8~9厘米,躯干略侧扁。四肢发达,各有5指、趾,末端具爪。尾细长,几乎为头体长的3倍,体通常被覆大小相似的、略呈覆瓦状排列的鳞片。背中线上,由颈部至尾基部,有1列直立而侧扁的“鬣鳞”。颈背部特长,状如马鬃,背面浅棕色,杂以深棕色块斑。色调可随环境干湿及光线强弱而有深浅的变化。雄性在光照射下,头颈及躯干前部呈红棕色。每年4~9月产卵,每次可产6~9枚,卵为椭圆形,呈黄白色或淡黄色。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
变色树蜥别名“马鬃蛇”,“雷公蛇”。生活在稀疏山林、灌木丛、草地及村庄周围等处。行动迅速,追捕食物时常攀缘上树。夏季晚上常用四肢抓握树枝,将身体倒挂在树上睡眠或隐藏在洞穴中。主要以昆虫、蜘蛛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