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及钙的来源

2025-02-01 13:01: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萤石等低Rb/Sr值矿物的87Sr/86Sr值完全可以代表晶出时溶液的比值。而如果溶液中Sr来自高比值Sr源,也会导致晶出矿物本身Sr同位素比值增高。因而,通过Sr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及比较研究,就可以追踪Sr的来源。而Ca与Sr具有相近的结晶化学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测定87Sr/86Sr值了解萤石矿床的成矿溶液中Sr和Ca的来源。

I类矿床(产于火山岩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隆起带的中生代火山岩区,基底为陈蔡群变质岩,盖层由晚侏罗世火山岩及白垩纪红色沉积岩组成。矿床围岩以火山岩为主,其次是沉积岩,个别为变质岩。从图9-1可见,I类矿床中早阶段(主矿化)萤石的87Sr/86Sr=0.7326~0.7710,平均为0.7508。它们的87Sr/86Sr值要高于成矿时期火山岩和沉积岩的范围(0.7081~0.7260),而大多数落在基底变质岩的范围内(0.7454~0.9090)。然而晚期阶段萤石和方解石的87Sr/86Sr值均较低,在0.7102~0.7137之间,处于在成矿时期火山岩和沉积岩的Sr同位素组成范围。

图9-1 火山岩区(Ⅰ类)萤石矿床与在成矿时期赋矿岩石的Sr同位素组成相关对比图

(据徐步台等,1997)

Ⅱ类(产于花岗岩区)和Ⅲ类(产于碳酸盐岩区)萤石矿床的萤石、方解石和重晶石的87Sr/86Sr值不同于I类矿床,其皆与成矿时期赋矿岩石的Sr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图9-2)。

不同类型和不同矿床之间的87Sr/86Sr值变化较大,但是这种变化与赋矿岩石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这表明萤石矿床的矿源岩类型较多,有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等,但所有萤石矿床的共同点是矿源岩都是赋矿岩石或矿体周围的岩石,即萤石矿床的F、Ca等成矿物质都来自矿体周围的岩石。

图9.2 花岗岩区(Ⅱ类)和碳酸盐岩区(Ⅲ类)萤石矿床与成矿时期赋矿岩石的Sr同位素组成相关对比图

(据徐步台等,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