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剧《mother》?

2024-12-14 23:17: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短短的十一集的日剧,我不知道我流了几次眼泪。只知道看完的时候眼睛浮肿。因为我知道,它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故事存在。这个电视剧只是这些孩子的一个缩影。
如果我没有弄错,我们国内应该还没有这样的一部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母亲的电视剧。因为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几乎出现在故事和屏幕中的母亲,都是“伟大”“无私付出”“慈爱”这些词的化身。可是另一面的母亲却鲜为人知,就是偶然在新闻中爆出来的,如两个几个月和三岁的女童被吸毒的母亲反锁在家活活饿死,如广州一女童被年轻父母虐杀并分尸,经常看到的厕所新生的弃婴等等之类的新闻。亲生父母虐待儿童,很少出现在荧屏中。但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现实,现实是,母亲并不是只有一些单向的美好词汇的化身,母亲可能有另外一面。一部比较好的影视作品,会尽可能地与现实贴近,才会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那就是,母亲对孩子而言,可能有伟大和美好的一面,也可能有残忍和恶毒的一面。
怜南的妈妈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坏妈妈,她曾经是一个好妈妈,但是好妈妈终于被生活压得失去对孩子的爱心和耐心,当她开始变得不耐烦和视孩子为生活中快乐和幸福的绊脚石的时候,怜南成了一个负担。妈妈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由一个珍爱孩子的母亲变成一个自私的不再顾及孩子感受的母亲。7岁的小怜南,为了让妈妈不要抛弃她以及让妈妈过得开心点,她不向妈妈提任何要求,也不能表达她真正的想法和感受。她学会压抑,学会顺从,学会忍受。忍受一切的痛苦和饥饿,忍受妈妈男朋友的任意虐待。为了让男朋友留下来,妈妈由一开始的“幸福小女人”(在小怜南刚出生和爸爸还没去世时),到后来变成一个冷漠自私的母亲,小怜南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爱自己,也放弃了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顺从和依附于身边的那个男人。一个不懂得爱的母亲是可怕的。那就是,尽管孩子生活在身边,但在心理的层面上孩子已经遭受遗弃,她成为一个“活着的玩偶”,被人随意玩弄,伤害,成为泄愤的工具,最后,被丢弃。孩子是绝望的,但是她要怎么办呢?妈妈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除了妈妈,还有谁能够救自己?而且,只有妈妈是最爱的人,再对自己怎么不好,孩子还是渴望得到妈妈爱。
但小怜南不能再爱自己的妈妈了,因为她的妈妈把她打晕之后装在垃圾袋里丢在冬天的垃圾堆里。她的妈妈在那个晚上已经“杀死了她”。七岁的小怜南出于“生本能”,她试图去寻找一个能够让她活下去的地方——收容所。没有人告诉她,她除了这个让她生不如死的家之外,她还能有别的地方可以去。电视剧揭示了社会工作者和政府机构在这方面的失职。因为假如不是奈绪老师适时的出现并“拐带”了她,小怜南已经不在人世间了。
奈绪老师看起来不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因为她讨厌孩子,而且,她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她不容易动感情,因此生活一直都是独来独往。她像是一个“内心冰冷的人”,但是小怜南却莫名地喜欢她。
奈绪知道有很多这样被虐待或是身处不幸生活中的孩子,她并不像另外那个老师一样对此事热心。但小怜南却奇妙地牵引了她。或许只有一个解释,当奈绪看到被虐待和抛弃的小女孩怜南,看到她被母亲放在垃圾袋中扔掉,激发起她潜意识当中曾经被母亲抛弃的情结,以至于,她产生了一股愿望——想要当这个孩子的母亲,想要保护她,想要给她好的生活。小怜南牵系出奈绪的心结和过往——奈绪五岁被母亲抛弃,住在孤儿院两年,被后来的养母收养。

怜南的母亲后来仍然知道女儿活着,但她不愿意让女儿过上好的生活,大概有这种心理——这是我的女儿,我的东西,就算我扔了弄死了也不允许给别人,也不允许被抢走,更不允许她喜欢自己以外的人。这就是一个亲生母亲的另一种写照。
更像是一种儿童的心理,而不是成人的心理。把一个人当作是一件自己的物品,而不是一个生命一个人。

根据法律,“拐走怜南的奈绪和其家人不能领养她也不能探望她”。怜南被迫与在这个世界给了她新生命和真正母爱的妈妈分离,因为她必须离开这个妈妈去孤儿院寄养。但所幸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她虽然独自生活但她不会孤独,她的奈绪妈妈答应会一直守护她,等到她成人的那一天与她相认。这份浓浓的母爱会伴着怜南令她坚强成长。相信她能学会爱自己,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的妈妈在这个世界上守候她。

奈绪“拐走怜南”的经历让她学会去爱,学会去做真实的自己。这个小女孩需要她,让她感觉到她有能力可以保护和爱这个女孩。
谁说爱只能是别人给的。奈绪告诉我们,一个人爱的能力是当她开始去爱别人的时候发现的。
感动中国的“洗脚妹刘丽”,她一开始把打工的赚的钱给家里,但是不仅没有被认可,还被认为其钱来路不明,不能被父母接受和认可。她在委屈伤心之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去爱去付出,而是转向帮助家乡的孩子,她的付出让她感觉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让她感觉到她有能力去爱和帮助别人。

更多的时候,对别人的慈悲和付出,正是对自己的慈悲和激发自己更多的潜能。假如没有怜南,奈绪会不会一辈子都是让人难以亲近的“冰雪女人”,是否很难去感受到爱和情感的流动?是否很难去建立起一份亲密的关系?
在奈绪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爱他人的同时,其实他(她)在爱自己。 在怜南的妈妈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一个人无法爱别人的时候,正好说明了她无法爱自己。

我们爱的源泉最初源于“心理上的母亲”(养育自己的人),我们爱自己和热爱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心理上的母亲如何对我们。父母与我们是“根源的联结”,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根源的联结”有关。在本剧中,小怜南虽然被母亲残忍对待,但她还是可以从“心理的妈妈”奈绪那里获得成长和自爱的力量。说明“心理上的母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何其重要。因为这份母爱可内化为“内在的爱”,让一个人足够自爱来产生追求美好生活和自我实现的动力。
那些缺乏“母亲的爱”,就是现实中的母亲不足以接纳和爱自己的人应该怎么办呢?我想宗教体系中的“上帝”或是“佛陀”或是“阿拉”或“神明”,代替了“心理上的父母”。另外,自己成为自己的父母,来爱自己,或许会是更多人的选择,而让自己处于“母亲”的位置,将爱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或许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那是一个“需要爱”到“有能力去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