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之”有几种用法

2025-01-27 09:52: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
例1.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例2.人非生而知之者。(《劝学》)
(2)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
例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
例4.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助词(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例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相当于“得”。
例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8.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劝学》)
(5)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例10.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不及物动词或三字之间,凑足音节。
例11.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例12.公子勉之矣。(《信陵君窃符就赵》)
例13.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