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哪些

2024-11-13 09:43:0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主要有

(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2)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3)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学生的创造性。

扩展资料:

课程实施的三种价值取向

一、忠实取向

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施成功;

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取向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其对课程、课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质以及研究方法论的认识方面。

二、相互适应取向

该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三、课程创生取向

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课程实施

回答2: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理想状态一般被认为是教师从实际情境出发进行课程生成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适应更具有现实性。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幼儿园的条件、幼儿的教学经验,对所选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进行部分改动,使课程实施更适合幼儿园的实际。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适应性具有以局部调整为主、有意性与无意性相统一、单向适应与相互适应相统一等特点。教师的课程权力、素质以及幼儿园的课程文化直接影响着这种适应取向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