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中医药学与护理学密不可分,医学与护理学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三分治,七分养”,是我国古代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做出的高度概括。中医把人体看成作是统一的有机体,并把人的健康与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生活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中医药学为护理学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十几种疾病和处理方法。
西周时期医学分科更细,反映了诊疗活动。提出观察体温。面色等护理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发展迅速,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针灸、汤药、热敷的治病方法。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阐述了许多生理、病理现象,治疗和护理原则。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总结了药物灌肠术、舍下给药法、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和急救护理等医护措施。名医华佗提倡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方针和措施。
公元前后,一些文明古国已有了早期的医学和护理活动。
希波克拉底创立了“液体学说”,提倡保持病人清洁卫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并采用冷热和泥敷等疗法。强调在病人的床侧对病人进行仔细的观察;重视生活条件,周围环境对病人康复的意义。
19世纪以前的护理以家庭照顾为主。欧洲建立了医院,但条件差,病人和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率和死亡率高,护理工作多为修女,她们出于爱心和宗教观念对病人提供一些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但得不到任何科学的、正规的护理训练和教育机会。
护理专业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化,科学的进步息息相关,并身受社会变迁的影响.
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因素:
护士队伍自身的因素
妇女自身解放,地位的提高对护理专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不利一面:费用增加,通过仪器检测病人使与病人的接触减少.
人口结构的改变
人口老龄化是严重困扰人们的现代社会问题.
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为老龄化国家.慢病增加,所需护理增加.
人群健康需求的改变
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增多.生活工作方式,心理状态,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方式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新的传染病威胁人类如爱滋病,SARS.
妇女儿童的健康需要: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约为61.9/10万,发达国家已低于10/10万;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各种感染,缺碘等疾病正威胁着儿童的健康.
健康观念的转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
医学模式的转变
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服务对象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整体的人
疾病和健康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
护士更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