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幼儿一日活动进行观察记录

2024-11-30 13:00: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谈谈对儿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主要方法:
幼儿园现行的观察记录大都是参考了档案记录法。为儿童活动记录或各项儿童活动整理记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被研究对象,如实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并对研究对象行为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改进教育行为的一种方法。幼儿园的观察记录目的也在于教育者发现并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教育,最终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因此结合档案记录,观察记录就不只是纯粹的活动记录了,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儿童进行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所以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观察互动、儿童与观察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是真正起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观察记录的方法与形式:
我园开展了“幼儿成长手册”的记录工作,教师对每个幼儿每天一小记,每月一大记,期末一总记。主要是收集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反映幼儿的兴趣、态度以及幼儿在特定领域中的发展情况。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客观记录与分析、可以是“童言稚语”或是思维的“异想天开”、可以是幼儿的作品、也可以是幼儿的“肺腑之言”。主要使用“过程式观察记录”的方法,它具体结合了随即式、叙述式、原始口述式三种观察记录形式,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把整个学习过程展现出来。
(二) 观察记录的途径:
1. 点滴记录:教师随机记录孩子在某一自然场景中表现出的有趣的、有意义的行为和语言,而这些点滴的记录同时也是幼儿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知识面广泛与否的真实写照,它可以以小见大。由于这些孩子有趣的回答,把原本复杂、残酷的战争表述得异常的简单与生动,也引起了其他幼儿对此事的关注。
2. 成长记录:为即时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行为、语言,并同时与家长达到共识,我园自行设计的《成长手册》就是一本集全面、快速、有效、沟通为一体的成长档案册。在《成长手册》就是一本集全面、快速、沟通为一体的成长档案册。在《成长手册》中,我们分为三个年龄段,针对不同的年龄进行不同的教育观察侧重点。如在小班年龄段以打勾记录生活方面(如进餐、午睡、礼貌、情绪等)为主,有需要时则加入简短的文字记录;而中大班则以与同伴相处的合作性方面、解决困难的独立性方面、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着手进行文字记录。同时我园的《成长手册》还包括了孩子们每学期身体发展方面的各项测查记录,这样家长不仅可通过记录及时、全面的了解孩子当天的在园情况,还能系统性看到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
3. 跟踪记录: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会为达到他的目的拐弯抹角,想方设法,会连续几天来为之“努力”,情绪上反反复复。成人却有时无法了解到孩子真正的目的,所以成人要学会对孩子的话多留一个心眼。而这教育的契机正是因为有了跟踪记录,让老师也始料不及事态的发展状况。
4. 作品记录:主要是记录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及数学课上的分类记录练习等。促使孩子们更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了。
二、运用这些方法时的经验和难点。

观察记录的经验与体会:
(一) 观察记录中的交流。

教师凭借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得以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最终准确、科学地分析、评价幼儿,找到适宜的教育对策。
1. 与幼儿的交流:起先,孩子们对于我们的记录工作很是好奇,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整天拿支笔在记录,为什么拿相机拍他们?而每当我们冲他们对准镜头时,敏感的孩子会躲开镜头,大方的孩子却来摆个POS,让我们啼笑皆非!渐渐地,聪明的孩子们也感觉到我们的记录是与他们有关的,就会上前来问:“老师,你在写什么呀?”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消除他们的疑虑与不安,我们就把记录的读给孩子们听,把拍下的照片夹进他的档案袋给他看。师生交流就自然和谐的开展着。孩子们自从知晓了老师是在记录他们进步的地方,就更积极地投入活动,尽量把自己优秀的方面展现给老师看。而我们读记录的方式也受到幼儿的欢迎,每当宣读记录时,连平时最调皮的孩子也安静了下来,他们会为自己的出色而感到骄傲,也会为别人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他们各自分享着各自的快乐,自信心在老师对他的关注下悄然升起。
2. 与同班老师的交流:班上的两位老师,平时都各自记录各自发现的点滴,到一周末了,就会坐下来进行交流,根据记录进行各案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商讨对策,联系家长,共同教育,最关键的是反思再教育。例如:我班有个叫朱舒昊的男孩,一段时间内被告状率直线上升,每天都有不止一个的孩子来告他的状,我们也对他进行了说服教育,小男孩的态度也很虚心接受,但一段时间过后,告状率还是居高不下,这就引起我们两位老师的教育反思了。后来经过仔细的跟踪观察,发现原因是出在朱舒昊的交往方式上,他不善用语言去交流,而直接用行动去支配交往,这样其他孩子不懂他的方式,就经常误解他,以为朱舒昊欺人,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才是为什么他的告状率高的原因所在了。于是,我们老师一方面教给他积极的交往方式,让他主动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要让别的幼儿知道你想干什么;另一方面,在班上也帮朱舒昊在大家面前澄清一些他的原始初衷,让其他幼儿谅解他,并主动和他玩,宽容的接受他。同时也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达到教育的共识。后来该幼儿的告状就明显减少了,他的交往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3. 与家长的交流:老师把这些观察记录装入每个孩子的《成长手册》,内容丰富,除了有关孩子的发展外,还有他们的作品、稚语和照片。家长可以随时来翻阅自己孩子的记录资料,了解孩子的点滴成长过程,每周五拿回写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一些作为家长的想法、意见和要求,让家园互动真正落到实处,而非走过场。也让《成长手册》更完全,更具有珍藏的价值。
(二) 观察记录中的认识。
在观察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而那都是以前被我们所疏忽的,于是,它让我们重新去认识孩子。
1. 尊重孩子学习的各自方式
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惊喜的发现,孩子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客观事物,他们具有各自学习风格。如在探索沉浮的活动中,有的孩子对沉下去的东西感兴趣,有的孩子对浮上来的东西感兴趣,而有的孩子则对怎样将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感兴趣,更有的孩子对泡沫板产生了兴趣,一遍一遍的变换捆绑在物体上泡沫板的位置,观察物体是否因泡沫板的捆绑位置而影响沉浮。从而产生了许多的疑问,并激起了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好奇及学习的欲望。同时,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与观察风格迥然不同,有的观察细致,积极的探索深入;有的观察粗略,但又喜欢讨论。
因此,我们要看到孩子们的这些差异的同时,更要尊重这些差异。要允许孩子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学习风格。
2. 尊重孩子的创新思维
如果只注意孩子们活动的结果,会丢失许多精彩的片段。只要细心的观察幼儿活动的全过程,你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成人要聪明,他不会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他会寻找更快捷的方法。如在

活动区活动中,我们给孩子制定了严格的操作常规,就像“国旗配对”这项活动,我们要求孩子分别从两只筐内找到一样的国旗摆放成一组,在结束整理时,也要一对一对的分别收放不同的筐内。在这样的常规下,数百对国旗没有乱,我们还很庆幸常规制定的好。但这天我观察了朱舒昊小朋友活动的全过程,真为自己汗颜!朱舒昊小朋友这天的“国旗配对”成功的配了三十对左右,如果一对一对的收,时间会很长,我也正准备上去帮忙,但他采取了一列一列的收法,三下两下就完事了,留下我在一旁深思。在当天的评价中,我大大的表扬了朱舒昊,并大力推荐了他的好办法,也鼓励孩子们今后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所以,悉心的观察、研究幼儿的活动方法和行为表现,并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充分的尊重幼儿,才能真正去理解、读懂每一个孩子。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幼儿发展为本!
3. 尊重孩子的学习过程
活动中,孩子们的创造力会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变废为宝的制作中,他们做出的汽车各具特色,光轮子就有不同:有的轮子用彩泥罐的盖子,有的用可乐瓶的盖子。孩子们还把不同大小的蛋糕盒组装成机器人,并用牙签做头顶的感应器……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固定不住的现象,但孩子们却一直热情的投入着,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固定,完成后还不忘给自己的汽车画上车牌。真是其乐融融!
其实,这些活动对幼儿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具体感受,他们之间的交流,而非一定要完成什么目的。因此,我们要做的也是接纳孩子,满足孩子,尊重孩子,而不去一味的追求预定的目标,只要孩子愉悦地接受,就是我们的成功。观察记录内容主要以幼儿的参与情况为侧重点,逐步扩展到整个一日活动中去,以幼儿的行为发展状况、情绪、交往为主线。通过观察记录工作的开展,教师能从中了解平时不太被关注的幼儿,知道他们内心世界在想的故事,既避免了“重两头、轻中层”的普通现象,又能全面、客观、公正、平等的对待班内的每一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之中,教师能深入的接近孩子,走入孩子的生活,融入孩子的世界,加入他们。但在记录之余,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教师能力的有限,以及各方面主客观的因素,没能很好的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从而影响了观察的质量,让观察记录工作也归为无效劳动了。
总之,观察记录是通过真实描述幼儿学习、活动的发展过程,将儿童积极探索和学习的状态真实地呈现在成人面前,让教师能对幼儿的发展评估做出全面、客观、真实、生动的评价,使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