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幼儿已经对社会有有了一定的独立认知,相对更加活泼好动,探索精神比较强,主要的心理发展会有下面的特征
更爱玩,会玩,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幼儿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幼儿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保育员帮助解决。
更加活泼好动,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坐一会儿,很快就会有疲倦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中班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不少保育员都反映“中班的孩子最难带”。与中班相比,小班幼儿还不大熟悉和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还“怯生生的”,加上动作、语言的速度相对慢些,头脑里的主意也不多,所以比较“乖”;而大班的幼儿懂得道理比较多,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比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因此显得比较懂事。中班的幼儿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小班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大班那样懂事,但他们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们的“活泼好动”。因为活泼好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不少研究发现,中班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思维具体形象,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简单为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常识性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于实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他们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
解答:
4—5岁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4岁以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4—5岁的心理发展比3—4岁迅速得多,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活泼好动
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幼儿不停地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幼儿安静地坐着,过不了多久,幼儿就有疲劳表现,不断地打呵欠,伸懒腰,他们就会动动手,踢踢脚,做各种小动作。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在相当长时间内持续地跑跑跳跳,却不感到疲倦。
幼儿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新鲜的东西,总是要伸手去拿或摸,能够放到嘴里的,总是要放到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把东西放在耳朵边听听,或者凑过鼻子去闻闻,不停地积极运用他的各种感觉器官。
幼儿好动,是和他身体发育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就会使有关肌肉群负担过重。各种活动交替,可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驰。活动还可使骨骼肌肉系统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给,得到更多的营养。另外,活动主要是依靠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的调节,幼儿大脑的成熟程度不足,兴奋过程的活动胜于抵制过程。因此,不能长时间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得抑制状态。
二、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理解成人的语言,也常常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有些事情大人以为孩子听懂了,其实他理解的,完全不是大人原来的意思。比如老师教幼儿念儿歌,其中有一句话是:“一滴水,不起眼`````”意思是说一滴水虽然显得很少,但很宝贵,孩子们都跟着背诵。
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不仅反映在中班幼儿的思维活动中,也反映在记忆、注意等各种认识活动中,还表现在儿童的语言活动中。幼儿容易注意具体的形象,而较难对抽象的讲述集中注意,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幼儿的讲述,以情景性语言为主,说明他在讲述时头脑中出现一幕幕生动的情景。
三、开始接受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4岁以后的幼儿对于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出现最初的责任感。小班幼儿完成值日生任务常常还是出于对完成任务过程(如分发用具)的兴趣,或对所用物品的兴趣(值日生系上围裙)。中班幼儿开始理解到值日工作是自己的任务,对自己或别人完成任务的质量开始有了一定要求。
4岁以后儿童之所以能接受任务,和他的思维的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由于思维的发展,他的理解力增强,能够理解任务的意义。由于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行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
四、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活动。因为游戏很具体,有角色,有人物,有实际的玩具和其它材料,还有实际行动。游戏的要求又不象上课或劳动那么严格,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活动,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时按自己的意愿休息或改变动作。在游戏中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物体的性能,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可见,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伴关系开始冲破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当然,这时的同伴关系还只是最初级的,结伴对象很不稳定,成人的影响仍然远远大于小朋友的影响。
4-5岁幼儿心理发展有:
非常好动,手脚灵活、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
会玩也很会发脾气,不太能理会别人的感受。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
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
爱模仿,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反映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以上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完善、螺旋式上升的。
参考资料:父母学堂-幼儿期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
一、非常好动,手脚灵活,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
二、会玩及会发脾气,不太能理会别人的感觉。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具体的道德准则,树立道德榜样,做到帮助孩子分辨是非)
三、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亲的意向,不管母亲心里想什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4个苹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4个苹果多。这是因为4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4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孩子会说不知道。但是当你问“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
四、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
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电视上的真假动作亦慢慢学习把真实和虚构分开。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1、 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尤为突出。4~5岁的幼儿总是处于不停的活动中,他们明显地比3~4岁孩子能动、能说、能跑。
2、 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最为典型。这时期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很形象和具体的。
3、 开始能够遵守规则:4~5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如不在室内大喊大叫、追跑;遇到人多时要学会排队,不乱扔东西等,还有在进餐、盥洗、午睡中的生活常规。
4、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4~5岁的幼儿比起小班幼儿来说更会玩了。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因此,中班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都可以在幼儿的参与下共同制定。一旦定下来,他们能够自己分工、安排角色。
参考资料:《幼儿心理学(第2版)》, 陈帼眉著,(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