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里有腌渍食用菌品种不等 还有鲜蘑菇 都是刚从大棚里采的那种 不知道去哪里联系客户

2024-12-22 14:10:5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到市场去!

回答2:

莆田啊

回答3:

你可以到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那里有一个菌类交易大厅。里面都是经销各类食用菌的经销商。你可以直接与他们联系一下。

回答4:

小学生发现荧光蘑菇说穿了皇帝的新装

北京小学生张皓进行的暗室实验检测结果表明,93%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对于张皓同学的这个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表示“可信度100%”。而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表示,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一个是“可信度100%”,一个是“不具科学性”,这两种说法一下将人置于两难之地,在工商局和小学生之间,我们该相信谁?《新京报》11月30日 [张皓回应]
“媒体现在传得最多的是‘九成蘑菇被漂白’,可我的试验报告里根本没有这个结论。通过半年多的调查实验,我得出的研究结论是‘鲜食用菌不同程度地使用过荧光增白剂浸泡’,以及‘部分包装材料上残留的荧光增白剂较严重,沾染到食用菌上’等六条。 ”“我看到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工商部门说我的试验和调查结果不具有科学性,我感觉有点儿委屈,我的试验方法是科学的。 ”“最早提出蘑菇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疑问,是一次和妈妈在烧烤店吃饭,妈妈不让我点最爱吃的烤蘑菇,说很多蘑菇是被荧光增白剂泡过的,对人体有害。我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妈妈就鼓励我自己调查一下。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刘建华老师,她指导我查阅资料和做开题报告,后来父母帮我联系了农大的专家和实验室。 ” [网络热议] 查蘑菇的小男孩,是否说穿了皇帝的新装
贫寒:这个结果非常令人震惊。这个小朋友,不仅有一种科学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他有社会良知。而工商局的这种无作为只能让老百姓越来越失望。
风景画:我相信小学生,你呢?没有令人信服的结果出来以前我不会再吃新鲜的蘑菇。小学生的调查实在让工商局和职能部门汗颜啊。
狂欢凤凰:童言才无忌,查蘑菇的小男孩,是否说穿了皇帝的新装。
大海:北京市工商局表态张皓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这么含糊的说词,看来有问题。不过等工商局的结果不如去等圣诞老人的礼物!中国的食品怎么了?
倪虹洁:我会想办法自己种蘑菇吃,吃四只脚的不如吃两只脚的,吃两只脚的不如吃一只脚的。可现在一只脚的也有问题,与其饿死,不如自己动手吧!
种子:前几天去老乡那买橘子,他说我来晚了,把要卖的橘子都打上保鲜剂了,最后他把他家自己留的橘子卖给我了。
结婚狂:上次去市场买菜,看到人家把藕放在水里泡,还往水里加一把一把颗粒状的东西,老板不好意思地说,不加的话明天就坏了……
哈哈镜:前几天,《中国质量报》揭开蜂胶造假 “黑幕”。国内蜂胶九成是树胶假冒,叫人触目惊心。不禁要问:中国的食品怎么了? [第三只眼] 不妨听听蘑菇怎么说吧
职能部门一声高傲的“不具科学性”——其权威主义傲慢与经验主义偏见真可谓一览无余。
调查“蘑菇有没有爱上荧光增白剂”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如果小孩子轻易就窥见其间的猫腻,职能部门的脸还往哪儿搁?面对这“九成被污染”的数据,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背着牛头不认赃:一来,公众就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蘑菇整过容,情绪就比较容易“稳定”;二来,还显示出这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间接印证职能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不具科学性”无非是说这是小孩子瞎搞、结论当不得真。问题是,张皓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学探究班”的学员,“鲜蘑菇是否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实验,还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实验室做的,并由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指导,实验使用的方法是“暗室中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这样的实验,也许不够“权威”,但怎么就“不具科学性”?
好吧,蘑菇又不是“反物质”,取之容易、验之不难,既然这样的调查“不科学”,那就请职能部门拿出“科学”的调查结论。究竟有几成污染、抑或有没有污染?事关餐桌安全,职能部门总不能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吧!蘑菇小物件,安全大问题。回头看看,惊天动地的食品安全事件,又有几起不是 “不具科学性”的媒体或民众曝光出来的呢?或者说,又有几次是职能监管部门主动作为、抽丝剥茧?这当然不是抹杀职能部门的成绩,只是,面对举报信一样的小学生的积极作为,褒奖不谈、却换来职能部门一声高傲的“不具科学性”——其权威主义傲慢与经验主义偏见真可谓一览无余。
孩子热心的说法不可信,职能部门又没有“科学”说法,消费者能做的,就是学会和蘑菇对话——听听蘑菇怎么说吧。【更多精彩杂志阅读,尽在喜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