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八旗由来?

2024-12-31 11:00:5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台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 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基础上建立的。明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 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 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 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 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仅在军事 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 朝统一后,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 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 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 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 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 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 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 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数也在10万 左右。

满洲人在入关之前‘主要以畜牧业、游猎为 生。射马射箭几乎是成年男子必备本领。清太祖 努尔哈赤为军事行动和狩猎的需要‘创建了军民 合一的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人的必修 课。

清王朝入关以后,为不失祟尚武功、倡导骑 射之风,由清太宗皇太极确立大阅制度。顺治年 间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阅典礼。届时,皇帝全 副武装,亲自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士兵的武功 水平。参加大阅的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 军队则铵旗列队,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 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军事项目。乾隆帝大阅 多在南苑举行,人员多达数万。 清朝皇帝除以大阅形式来训练八旗军队外, 还用大阅向各族首领炫耀武力。
参考资料:http://www.shaohome.com/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5&id=1257

回答2:

八旗以牛录(300人)为基本单位,五牛录上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上设一固山额真(旗主贝勒)。

回答3:

http://www.ztgame.com.cn/html/20060406/114433703367.shtml
这个网址上写得很详细,(页面也很好看)

一、八旗来历的传说:

过去有“从龙人关”之说,其实从龙人关说的是八条小龙。开始,这八条小龙并不团结,相互之间经常发生你争我斗,逞强好胜。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们的事后,就召见天使说:“地上有人向我告状,日头和月亮总是在一起,这样天天都是白天,半阴半阳的,人们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庄稼也长不好了。”人们很着急,都要求把他们分开。你传我的谕旨,命令八条小龙来完成。

这八条小龙知道命令后,都想立头功,个个争先恐后,这个来,那个去,搬月亮,挪日头,不管费多大的劲儿,怎么也弄不动,大家急得抓耳挠腮,一点好办法也想不出来了。

正在无计可施时,龙王威风凛凛地来到他们面前,责问:“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为什么没有完成玉帝交给的任务?”

小龙纷纷抢着说:“日头、月亮太沉了,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头后头跑,总是追不上,有时追上也是跑不动,有时跑到头里也是拦不住,还是被它们撞到一边去了。”

龙王问:“你们是怎么去的?”

小龙们回答说:“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去的。”

龙王听后,大发雷霆,当即骂到,你们这帮笨蛋,都赶不上下界凡人,他们还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呢!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们各拿一只箭,用力一掰就断了。如果把这8只箭绑在一起,还能掰断吗?过去你们不能取胜,就是单个力量太弱的缘故。

小龙们一听,恍然大悟,当即表示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结合在一起,正象汉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画,实际上就是八条小龙组合而成。金字塔两条龙头合在一起,变成了金字头上的尖,他们齐心协力,象个楔子,在日头和月亮之间一拱,就真的把日头和月亮给拱开了。日头和月亮分开后,由于日头跑得快,很就跑到头里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后边。

这八条小龙完成了任务,也累得筋疲力尽,纷纷朝地上掉下去,此时,刮起一阵大风。说来也巧,不知道从哪里刮来八块颜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这八条小龙正巧每条龙落在一块布上,它们不仅落在布上还张在了布上。

后来,后金国将这八块带有龙图案的布当成了旗标,由于八条龙和八块布的颜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龙落在黄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黄旗;蓝色的小龙落在白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白旗;黄色的小龙落在红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红旗;树皮色的小龙落在蓝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蓝旗。一条小龙,虽然落在黄布上,由于黄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黄旗;一条小龙,虽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白旗;一条小龙落到了红布上,由于红布外边镶了一条白边,所以就叫镶红旗;另外一条小龙落在蓝布上,也是由于外边镶了一条红边,所以叫镶蓝旗。这些旗上都有一条小龙,也都有与明字搏斗的场面,还有云彩、火焰等。

2、八旗的建立及演变:

年 代 地 点 人 物 设 旗 情 况

1601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初设正四旗:黄、白、红、黑

1615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天命元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正四旗改为:黄、白、红、蓝

同时增设镶四旗即: 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1635年 盛京沈阳(天聪9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编蒙古八旗

1637年 盛京沈阳(崇德2年) 清太宗皇太极 成立汉军二旗:正黄、镶黄

1639年 盛京沈阳(崇德4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汉军为四旗,正白、镶白

1643年 盛京沈阳(崇德8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充汉军为八旗

合 计 8×3=24旗×7500人/旗 18万人

2、八旗的三级组织形式及人员兵力:

(1)八旗的基层组织官职——牛录(佐领)额真

牛录——满语中是“箭”的意思。满族(女真人),狩猎时集体出行,头人负责所有的“箭”,因此在组织中将这组织的头人,称为牛录额真。始于1601年,定编300人。

(2)八旗组织中的中层官职——甲喇(扎兰、加兰)也称参领,额真。五牛录编入—甲喇,一甲喇(扎兰)=5牛录(5×300)=1500人。

(3)八旗组织中的最高官职——旗主为固山额真

5甲喇=1固山=5×1500人=7500人。

(4)每旗7500人×8旗=60000人。

3、八旗中的旗的区别:

(1)八旗中正、镶旗的读音:

八旗中有正、镶区别,也称“整”、“厢”旗,字面不难理解其意。正——整个、全部讲;镶——在原纯色基础上镶的边,也做“厢”.

(2)区别:正四旗龙首向右,龙腹内有五朵祥云;镶四旗龙首向左,龙腹内有三朵祥云.

(3)旗的样式:

1) 正四旗左右长7尺5寸,上下宽6尺,长方形;镶四旗,是正四旗尺寸剪去外上下角

2) 八色龙旗,均做龙图.镶旗形成,只是加边后,中间面积小,龙形小些。

3) 龙与旗色配合:黄旗配蓝龙,白旗配蓝龙,红旗配黄龙,蓝旗配红龙。

4) 旗杆:长一丈五尺,朱红色,龙头向旗杆,杆端为铁枪头。

4、八旗颜色的含义:

女真人当时分成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当时的女真人将: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蓝色代表天,黑色代表铁。铁又先于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 四种颜色:红、黄、白,蓝。

称:女真人靠天吃饭,靠天种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发展。

所以用:黄—代表土:白—代表水;红—代表日;蓝代表天。因此用天、地、日、水,对应蓝、黄、白、红。

5、上三旗与八旗旗主们及左右两翼分设。

(1)进北京后的上三旗与下五旗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亲军。

下五旗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它们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1)1601年设立四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长子禇英统领;

正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

1615年扩为八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统领;

镶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统领。

正、镶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

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

(3)左右两翼设置:

左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 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6、进驻北京后,满族八旗在北京城的戍卫驻扎(京旗)、(禁旅八旗):

(1)北京城内城是方城,按方位颜色布防:

两黄旗驻北方(驻德胜门、安定门);

两白旗驻东方(东直门、朝阳门);

两红旗驻西方(西直门、阜成门);

两蓝旗驻南方(崇文门、宣武门).

(2)八旗军队位置按“五行阴阳”划分:

两黄旗驻扎北方,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黄色代表土,土能挡水;

两白旗驻扎东方,东方在五行中代表木,白色代表金,金能降木;

两红旗驻扎西方,西方在五行中代表金,红色代表火,火能克金;

两蓝旗驻扎南方,南方在五行中代表火,蓝色代表水,水能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