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汉武帝的历史功绩,莫过于抗击匈奴、巩固边防了。匈奴的侵扰是困扰汉代统治者的一大难题。汉初至武帝即位前期对匈奴实行了和亲政策。
武帝即位以后,汉朝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空前加强,对匈奴作战的条件成熟了。于是汉武帝改变和亲政策,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从元光六年(前129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十年间,汉与匈奴进行了十多次战争,其中大规模的战争有三次。第一次为河南战役。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军出击,把匈奴赶出河套地区,设立朔方、五原两郡。同时,修复了该地的秦长城,并移民10万口在此开发防守。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宜耕作畜牧,是匈奴南下的根据地。收复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战役是收复河西地区,称河西战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出陇西西击匈奴,汉军西进千余里,攻克焉支(今甘肃山丹东南)、祁连二山,大败匈奴军。西汉占领河西走廊,设立了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河西四郡的建立,重新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通,隔绝了匈奴与羌的联系,削弱了匈奴的力量。
第三次战役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发动的漠北战役。这是汉武帝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匈奴用兵。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领5万骑兵,分两路同时出击,穿过沙漠,进击漠北。卫青率军与匈奴大战,全歼匈奴主力,匈奴单于战败率几百骑兵突围逃遁。汉军追击至颜山赵信城(今蒙古杭爱山)。霍去病率军从东路出击,大败匈奴左贤王,杀虏匈奴七万余人,一直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到达瀚海(约今贝加尔湖)。此次战役汉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廷[6]。”
西汉晚期,汉匈恢复了和亲,南匈奴归附西汉,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初步统一。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战争局面。
在汉匈战争中,汉武帝为了削弱匈奴的力量,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第二次是元狩四年(前119年)。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要联合大月氏和乌孙打匈奴。[7]大月氏和乌孙原来居住在河西地区,后来大月氏被匈奴赶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乌孙则迁到天山以北的伊犁河流域。当时匈奴在西域势力很大,大月氏、乌孙不想再回原地,所以张骞原定的目的未能达到。但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对六七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物产、风土人情等进行了考察,回来后向武帝作了详细汇报。第二次出使到乌孙,并派助手到达许多国家。他回来时带了几十名乌孙人到长安,这是西域派使者第一次来到中原,受到汉政府的隆重接待。不久,张骞的助手们也带着其他国家的使者一起回到长安。从此,汉朝与西域不断互派使者,彼此交流日益频繁。
简单点,就是: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作用:基本解决北部边患
汉武帝出兵抗击匈奴,使西汉王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更加统一,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作战,最后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全面胜利,充分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汉武帝还用大量移民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发展生产。
作用: 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