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原著《阿甘正传》,珍妮怀着阿甘的孩子离开了,后来嫁比了一位爱她的工程师,过着安稳的生活。多年以后阿甘与珍妮在街头重逢,他们互相在公园交谈着离开的生活点滴,并知道在珍妮身边的小男孩是自己的骨肉。阿甘见珍妮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心里也觉得甚是安慰。阿甘那么爱珍妮,这个孩子是珍妮的,珍妮是阿甘的合法妻子。这孩子就是阿甘的,没有任何问题。
看到孩子,就想起自己心爱的人。也是幸福。像女主那样的人,在心底有一块地方是纯洁的,我相信她最后说的话是实话,那个孩子就是阿甘的。不用过度解读了。阿甘跟女主是底层人民的两个极端,男主天资愚钝,但有个好妈妈,简单的执着,没有理想,无意成就了名望财富。而女主天资聪明,却有个混账父亲,一生追求内心的理想、自由,不惜牺牲自己。但最后归于平淡,什么也没有。阿甘是平凡人的一种臆想,而女主是大多数人真实的人生。
自己的付出其实就是回报,自己的付出就是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如果还要求收获付出同等的回报,那太奢侈,也不可能。虽然深深地爱着阿甘,但是,承受不了他的傻。爱情和生活是两码事。后来,当她走投无路时,没有资格再嫌弃别人什么了,所以接受了他的缺点,并享受到真正的爱情。对阿甘而言,能够同心爱的人生活到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已经走出半生的珍妮没必要骗阿甘,阿甘收到信的时候珍妮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就是接回家,治病,和小阿甘一起。珍妮去世。这种电影不需要考虑小阿甘是不是阿甘的。说是就是。爱一个人其实,有时候自己都不明了。有的人,可以欺骗无数次,但有的事,一次你都不愿意欺骗!对他们来说,欺骗是自己最不可饶恕的罪过。如果骗阿甘,她不会选择在和他相聚激情以后第二天离开,那时阿甘已经是衣食无忧啦! 假设珍妮的离开是因为想骗阿甘又矛盾不忍,那阿甘跑成名人再去找她时她也不会那么坦然承认他们的父子关系。 阿甘用童年治愈一生,珍妮用一生治愈童年,她回去找阿甘是为了找回初心,而不是为找个接盘侠。
阿甘的世界简单,爱就是爱,一辈子的爱。听到妈妈生病了,纵身跃入大海,直接回家。对死去的战友黑巴布信守承诺,退役后去捞虾。对一直看不起自己的连长也一直当好朋友看待。生活简单就是幸福,珍惜拥有的就是幸福!
如果不是阿甘亲生,影片一定会给予交代,不会模棱两可让人去猜。而且影片特意表现出阿甘得知自己有儿子的恐慌,让汉克斯的演技得以爆发,如果孩子非阿甘亲生,这个经典镜头就显得没有意义。,珍妮知道自己得病了,应该是艾滋病,她知道自己很可能快死了,所以要把孩子的事情告诉阿甘,看孩子那么大了,珍妮估计也知道自己配不上阿甘,要不是生病,可能都不会主动去找阿甘。一方面很狗血,但是另一方面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话,但做好事勿问前程,你只要执着地做正确的事,好的东西永远会跟你,虽然这并不是你做好事的目的。
虽然没有大家研究的那么细致,但是这部电影之所以给我印象这么深感觉这么温暖就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的去宣传什么正能量,阿甘的成功源于他遵从自己的内心,并没有与什么梦想啊远大志向之类的扯在一起,这也正是最感人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小细节,我觉得这也可能是这部电影的一部分思想,他开始讲故事的时候第一个旁听者,阿甘说你穿的那双鞋子一定很舒适,即便走一天也不会觉得脚疼,真希望我也有一双,那位女士回答的是这我的脚经常疼。阿甘说,"I'm just like running!",乍看很惊讶,细想很真实。
不想成为交际花,深表理解,很多事身不由己,常常会遭人误读,不过想想又何必要求每个人都懂自己呢。现在觉得有时间费那脑子不如晒会儿太阳,啊其实好多想说的,但是三言两语又无法表达。
对了,我喜欢温暖平和的阿泽和有自己担当的罗恩!小时候看不懂,只是觉得电影拍得很高端,很喜欢。后来觉得那可能就只是一种精神吧,没有实际意义。可能对于有的人有意义吧。傻人终究只是傻人而已,受伤多了就喜欢杀人,傻人多了,又觉得太傻。
珍妮从未爱过阿甘,如果说有,那也是亲情,青梅竹马的兄妹情谊,她后来和阿甘有了孩子并结婚,是因愧疚对其做的弥补。两个不同世界不同层次的人在一起相守会很痛苦。阿甘很安静,智商偏低,喜欢老家平淡如水的生活。 珍妮却对老家极其憎恶,童年的住所对她而言象征着邪恶,所以宁愿浪迹天涯也不愿回来,后来阿甘意识到这一点,把珍妮老家给拆毁了。
珍妮内心世界丰富,感情细腻,渴望自由,这些都是阿甘满足不了的。 所以站在阿甘的角度指责珍妮是没有道理的,感情说不上谁对谁错,谁对不起谁,合则聚不合则分,很多人穷其一生去追寻真爱,有些人如愿,有些人则抱憾终身。
阿甘对珍妮的爱情让人感动,称之为天长地久不为过,他一直在珍妮背后做着守护的责任,从未改变。珍妮对阿甘的态度基本上属于自私自利,为自己对待爱人轻率行为诸多辩解,那种浪够了再回头找你的感觉。最终演变成了阿甘的一厢情愿。他们之间真正的爱情,始于童年,终于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