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有哪些不利于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 是不利的政策!!(论文用)

2024-12-14 09:09: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在98%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超过60%,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50%,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40%,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3/4。

  以工业企业为例,按照大中小型企业新的分组标准,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情况如下:,2003年,我国有中小企业194238家,占工业总数中的98.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为93356.98亿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65.62%;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为26852.36亿元,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63.95%;中小企业总资产为102530.45亿元,占整个工业总资产的60.74%;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90619.24亿元,占整个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63.29%;中小企业创造利润总额为4501.31亿元,占整个工业利润总额的53.99%;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人数为4441.9万人,占整个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人数的77.27%。这些比重较上年都有明显地上升,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强劲的增长势头。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2003年,中型工业企业占有资产比重为34.87%,创造利润比重为32.23%,两者相差2.5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占有资产比重为25.87%,创造利润比重为21.76%,两者相差4.11个百分点。这表明从总体上看规模大的企业经济效益要高於规模小的企业。

  但从吸纳就业等社会效益来看,规模小的企业要远远强於规模大的企业。2003年,小型企业以25.87%的资产占有量创造了43.91%的就业岗位,中型企业以34.87%的资产占有量提供了33.36%的就业岗位,而大型企业以39.26%的资产占有量吸纳了22.73%的就业人口。很明显,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新增就业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问题仍然不少: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环境存在的障碍,一个是内部机制表现的缺陷。

  (一)外部环境障碍

  1.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银行的间接融资。缺乏“二板市场”、创业投资机构、基金、企业债券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形式。而银行结构也不合理,缺少面向满足民间资本需求、重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2.行政性审批繁锁。我国行政性管制、审批太多过滥,妨碍了中小企业灵活经营优势的发挥,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运行成本。一些领域仍然存在准入歧视,限制或禁止中小企业进入。

  3.经济政策透明度低。经济政策不稳定、透明度低也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重大问题。政策政出多门、重叠繁杂、,使中小企业无法把握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不敢进行长期投资,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投机化。

  4.缺乏规范的中小企业服务市场。服务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业务展开,包括融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管理、物流配送、广告宣传、产品设计、战略顾问、技术服务、法律咨询、诚信调查、市场分析、信息服务、管理培训等,目前我国这样的服务市场规模小,运行不规范,或还没有发育成长起来。

  5.企业间缺少专业化协作。多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缺少宏观引导和产业组织,导致中小企业之间难以形成产业关联、专业化协作和经营网络,往往形成单个企业孤军奋战、自生自灭,既难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也无法利用中小企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

  (二)内部机制缺陷

  1.家族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局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是以民营和私营性质为主体,而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借助家族力量共同创业,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的。若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这些企业就很难拓展经营视野,形成发展战略,集聚要素资源,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家族化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形成和成长。

  2.企业技术水平低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征,技术水平不高。以相对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短缺的技术和资本,这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选择。但从长期看,如果不能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找到和培育核心技术,逐步形成自身强大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成长渠道,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就只能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维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有限的市场份额。

  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财务混乱几乎成为中小企业的通病。这既是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和劳动保障得不到落实的重要原因。

  4.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由於种种原因,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主要有:劳动用工合同签约率低且不规范;劳动时间过长并缺乏必要的补偿;劳动报酬低且工资发放不正常;职工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恶劣,不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障水平低,或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参加必要的社会保险。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於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解决。

  除上述障碍和缺失外,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中小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以工业企业为例,2003年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浙江,达25404个,数量最少的是西藏,只有325个,两者相差78倍之多;中小企业产值最多的是广东,达15309亿元,产值最少的是西藏,只有21.4亿元,两者相差竟高达700多倍。2003年,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总平均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是1.18,其中大型企业的变异系数是0.98,中型企业的变异系数是1.28,小企业的变异系数则达1.33,这说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差异大於不同地区之间大企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相关的政策思路

  1.在区域规划中实行分类指导原则。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各地区、各层次“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定位,构筑优势产业平台,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借助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向相关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产业整体优势。把中小企业规模化、规范化、集群化发展纳入中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集中布局建设工业小区,促使中小企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共享战略资源、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和市场信息,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改善企业间的组织结构和综合配套能力,优化利用土地和资源,减少消耗杜绝浪费,集中治理污染。

  2.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既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举措,也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有关部门应在不断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水平和利於促进担保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这项工作。

  3.设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基金。要鼓励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於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同时也要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他社会渠道投资、集资设立各种层次的专项社会性基金。专项资金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资金、高科技项目补助资金、信用担保奖励资金、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奖励资金、中介机构服务补助资金、安置就业补助资金、出口创汇补助资金、环境治理补助或奖励资金、节约资源奖励资金、专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等。

  4.强化行业组织建设。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各区域、各行业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以业内规模企业为龙头,吸收广大企业成立各种层次的同业协会,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并定期对产业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指导和协调企业理顺相互间的各种关系,趋利避害,共同发展;提供产供销信息,为形成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企业咨询;组织管理创新经验交流,推广新的管理方法,推动企业管理上台阶;组织企业管理培训、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等。

  5.培育和建立企业诚信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前提下,监督企业履行社会、安全、环境承诺,帮助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在信贷、保险、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对信用缺失的企业依法予以制裁,并且形成一种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