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名蔡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的名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东汉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他还精通天文、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蔡文姬从小耳濡目染,博学多才,擅长文学、书法、音乐,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四大才女之一。
蔡文姬一生坎坷,出嫁不到一年,丈夫便因病去世。东汉末年在诸侯格局混战中南匈奴叛乱,蔡文姬被匈奴所虏,被迫嫁于左贤王,在异域他乡饱受磨难,并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重金赎回蔡文姬并将其嫁给董祀。
如今,在京剧和其他戏曲里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是以曹操赎回蔡文姬的故事为背景改编而成。蔡文姬为夫求情感动曹操的典故也常常为人称道。
蔡文姬的一生有三个丈夫,但被后世广为流传的故事都与曹操有关。作为曹操老师的女儿,蔡文姬的一生都在被曹操庇护。或许是因曹操念及恩师情谊,或许是出于对文姬的爱慕,最重要的因素或许是他对蔡文姬才华的欣赏和珍惜。
曹操初次送文姬出嫁
东汉时期,蔡邕是博学和人才的象征,家里藏书4000多卷,书法和琴技让人望而却步,曹操师从蔡邕门下,与他亦师亦友。时常进出蔡府的曹操,注意到蔡邕的女儿文姬,自幼聪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三字经》里的“蔡文姬,能辨琴”讲的是蔡文姬小时候的故事。
父亲在屋内弹奏时弄断了一根琴弦,门外的文姬能分辨出断掉的弦是哪一根,父亲认为她只是碰巧说对了,便又故意弄断一根试探文姬,她再一次准确的说对时父亲为女儿的音律天赋而惊叹,并将自己的琴技传授给女儿,后来陪伴蔡文姬多年的“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也是父亲留与她的。
东汉末年,直言进谏的蔡邕得罪了控制朝政的宦官,被关进大牢,遇到大赦才得以保命,带着女儿逃亡。后来董卓控制了皇帝,用诛九族的罪名威胁贤才蔡邕出山,蔡邕不得不离开妻女,前去复命。贪得无厌的董卓竟进一步逼迫蔡邕将女儿蔡文姬嫁给他。
蔡邕不想女儿落入虎口,便差人送信给曹操,让他马上为蔡文姬找一个丈夫并嫁掉。曹操是看着蔡文姬从年幼长到豆蔻年华的,即便对蔡文姬的才华与容貌很是倾慕,也碍于自己年长文姬22岁,且有妻室而打消念头。
曹操带着卫宁去见蔡文姬,并将她父亲的想法告知。蔡文姬内心对曹操很是敬仰,一直尊称他为“曹公”,得知曹操为自己选了卫宁作为夫君,心有怨愤,便赌气回应全听曹公安排。曹操忍痛将16岁的蔡文姬,送上花轿,嫁给了卫宁。
才华与见识超于常人的蔡文姬曾梦想嫁给一个能安邦定国的人,出于对曹操的敬仰,或许内心也对曹公心生爱慕,而曹操更是对蔡文姬的才华和美貌倾心已久。但命运的错位,让曹操只能以长者的姿态把文姬拱手让人。
于匈奴受难十二年,蔡文姬被曹操重金赎回
不幸的是,蔡文姬的第一段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卫宁体弱多病,二人并无子女,且婚后不到一年,卫宁便因病去世。婆家坚持认为是蔡文姬克死了丈夫,要将她杀死陪葬,蔡文姬只得跑回娘家。祸不单行,蔡邕因董卓而受到牵连死于狱中,匈奴在中原烧杀抢掠,命途多舛的蔡文姬在战乱中被匈奴所虏。
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凌辱后,蔡文姬被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并为其生下两个儿子。后来蔡文姬归汉后,曾作有《悲愤诗》,描写了被虏入关途中遭遇的苦楚: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其一》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其二》
《悲愤诗》(其一)是我国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称赞蔡文姬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可见蔡文姬令人惊叹的才华。
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十二年后,曹操成为了东汉政权的掌控者,功成名就的他想到了蔡文姬,他以老师蔡邕没有子嗣为由,要花重金将蔡文姬赎回。终于可以结束苦难生活的蔡文姬,面对与两个儿子的离别,却是万般不舍与无奈,她的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曾写: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注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胡笳十八拍》用音调诉说着一生的悲苦遭遇,这首琴歌曾在南宋时期流传甚广,引起空前的共鸣。蔡文姬善诗、赋兼长音律,她的才华为后世敬仰。而曹操在十二年后依然想将其接回汉地,或许更多的是珍惜她可遇不可求的才华。
曹操再为蔡文姬选夫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蔡文姬归汉后,曹操又为她找了一任丈夫,20多岁的董祀,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婚后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不久之后,董祀因犯了死罪被曹操降罪问斩,蔡文姬的人生又一次跌入谷底,但多年的磨难练就了她强大的内心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决心。
在凌冽的寒冬里,蔡文姬披头散发,光着脚,穿着薄衫,跪在大雪中,乞求曹操饶丈夫一命,蔡文姬诉说了自己多年的悲惨经历,希望曹操能够成全她跟丈夫过平静的生活。在场百官无不为此动容,曹操却说定罪的文书已经送出。蔡文姬回答道“曹公有成千上万的宝马,有成千上万的勇士。何必吝啬一人一骑,去把文书追回,赦免董祀的死罪。”
蔡文姬善于论辩,字字在理,句句戳心。曹操被她的口才和经历感动了,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董祀的死罪。他的心情如当年送蔡文姬出嫁时一样,满是怜惜,马上让人拿来鞋袜衣衫为蔡文姬穿上。董祀也因蔡文姬为自己求情而改变了对她的态度,二人此后相扶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