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苏大母猪配长白生下的小猪是什么颜色?

2024-12-16 04:42: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后备母猪的选择与培育
仔猪育成结束至第一次配种前是后备母猪的培育阶段。要想有优良品种的繁殖母猪,需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它机能障碍的母猪,这就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后备母猪的选择
后备母猪的选择要点
母猪不仅对后代仔猪有一半的遗传影响,而且对后代仔猪胚胎期和哺乳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还影响后代仔猪的生产成本(在其它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产仔数高的母猪所产仔猪的相对生产成本低。后备母猪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点:
生长发育快 应选择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在后备猪限饲前(如2月龄、4月龄)选择时,既利用本身成绩,也利用同胞成绩;限饲后主要利用肥育测定的同胞的成绩。
体质外形好 后备母猪要求体质健壮,无遗传疾患,并应审查确定其祖先或同胞亦无遗传疾患。体形外貌具有相应种性的典型特征,如毛色、头形、耳形、体形等,特别应强调的是应有足够的乳头数,且乳头排列整齐,无瞎乳头和副乳头。
繁殖性能高 繁殖性能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母猪应选自产仔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的高产母猪的后代,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如阴户发育较好,配种前有正常的发情周期,而且发情征候明显。
后备母猪的选择时期
后备母猪的选择大多是分阶段进行的。
2月龄选择
2月龄选择是窝选,就是在双亲性能优良、窝产仔猪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而均匀、同窝仔猪无遗传疾患的一窝仔猪中选择。2月龄选择时由于猪的体重小,容易发生选择错误,所以选留数目较多,一般为需要量的2—3倍。
4月龄选择
主要是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差、体形外貌及外生殖器有缺陷的个体。这一阶段淘汰的比例较小。
6月龄选择
根据6月龄时后备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同胞的生长和发育及胴体性状的测定成绩进行选择,淘汰那些本身发育差、体形外貌差的个体以及同胞测定成绩差的个体。
初配时的选择
此时是后备母猪的最后一次选择,淘汰那些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征候不明显以及长期不发情的个体。
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控制
猪的生长发育有着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从外部形态以致各种组织器官的机能,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如果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人为的控制和干预,就可以改变猪的生长发育过程,满足生产中的不同需求。后备母猪的培育与商品肉猪生产的目的和途径皆有不同,商品肉猪生产主要是利用猪出生后早期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迅速的特性,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管理条件,使其能够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发达的肌肉组织,实现提高猪瘦肉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率的目的。后备母猪培育则是利用猪各种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控制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条件,如饲料营养水平、饲料类型等,改变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保证或抑制某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培育出良好、体质健壮、消化、繁殖等机能完善的后备猪的目的。
后备母猪生产发育控制的实质是控制其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外部反映在体重、体形上,因为体重、体形是各种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综合结果。构成猪体的骨骼、肌肉、皮肤、脂肪等四种组织的生长发育阶段过程中,肌肉居中,出生至4月龄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回升,以后下降,脂肪前期沉积很少,6月龄前后开始增加,8—9月龄开始大幅度增加,直至成年。不同品种性别的猪种有各自的特点,但总的规律是一致的。后备母猪生长发育控制的目标是使骨骼得到较充分的发育,肌肉组织生长发育良好,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适度,同时保证各器官系统的充分发育。
后备母猪的饲养
合理配制饲料
按后备母猪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地配制饲料。应注意饲料中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否则容易导致后备母猪的过瘦、过肥使骨骼发育不充分。
合理的饲养
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后期的限制饲喂极为关键,通过适当的限制饲养即可保证后备母猪良好的生长发育,又可控制体重的高速度增长,防止过度肥胖,一般情况下,当后备母猪体重达到80kg左右时开始适当限料,日喂量在2.0—2.5kg/头左右,但应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以提高排卵数。后期限制饲养的较好办法是增喂优质的青粗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