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
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个人卫生方面的照顾和帮助。病人卫生护理的目的为:①清除坏死组织、微生物、分泌物和其他污垢。②刺激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使病人感到舒适,帮助恢复精力。③改变病人的病容,消除不良气味。④预防褥疮和交叉感染。⑤便于观察病情。
以住院病人为例,卫生护理包括以下几种:
入院护理 病人入病室前要在接诊室洗头、理发、沐浴、更衣、剪指甲。对有虱虮的病人应进行灭虱。
晨晚间护理 晨间护理包括刷牙漱口,洗脸洗手,用温水擦背,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梳头,整理床铺及更换污染衣单,这一切应在早饭前进行。晚间护理系在晚饭后进行,如协助洗脸漱口等。使病人感觉清洁舒适,易于入睡。病人可由于疾病痛苦彻夜不眠,身体疲备,在晨晚间护理时也可以观察病情。
饭前后护理 饭前协助病人洗手,扶老幼病人坐起。饭后整理床铺以保持整洁。
高热病人饭前后应予漱口。
不同部位的护理包括以下几种。
口腔护理 口腔内温暖潮湿,又有食物残渣,是细菌繁殖最有利的条件。病人早晚必须刷牙,晚上刷牙比早晨刷牙更为重要。有活动假牙者应先洗手取下假牙,用冷水冲洗刷净,漱口后再戴上。
洗头 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护士应协助洗头,每1~2周在床上洗一次,水温为43~45℃。洗时注意遮住病人眼睛,双耳塞棉球,洗发后注意擦干头发。若洗头时病人面色,呼吸、脉搏发现有异常,则应停止操作。
沐浴 对不能进行淋浴和盆浴的病人,可进行床上擦浴,这可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功能,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室温不可低于21℃。水温40~43℃为宜。②遮挡病人,并关好门窗。③擦浴时动作要轻,随时用大毛巾盖好病人以免受凉。④擦浴时将湿毛巾要缠绕手上。⑤及时更换热水。⑥擦浴后要更换衣裤及被罩。
孔道口周围皮肤护理 带有各种管道引流和造瘘口的病人,孔周皮肤护理尤为重要。管道口的皮肤经常被引流液污染和刺激,易于感染。因此应在孔周皮肤处涂以凡士林,或氧化锌软膏以保护皮肤。发现感染及时处理。
灭虱 有体虱者,换下的衣服可按质量分别采用蒸、煮、或用马拉硫磷粉笔划线进行灭虱。有阴虱者可剃毛,再用纸包好烧掉。有头虱者可用中药百部草灭虱。
特殊病人的护理 昏迷病人要加强口腔护理及翻身擦背。预防褥疮。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时更换污湿
被褥。
老年病人身体抵抗力低,合并症多,感觉反应迟钝,而且不爱活动,因此对老年病人必须加强皮肤护理,以防褥疮。
儿童防御机制差,易感染疾病,清洁意识不强,故大小便后、饭前后、睡前都要指导小儿洗手。要勤洗澡,此时室温在25℃左右,水温约38~40℃,以热而不烫为原则。
护理道德就是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的责任心,高水平的护理技术,优质的服务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它又直接反映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护士的文化素质是衡量护士,护理道德的标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里,护理仍需努力成为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仍需为解除病人的苦而努力奋斗,护理首先的作用是由于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作用决定的常言 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是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护士是医院技术中重要力量,护理人员在医院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所需的各项处理中约有90%是与护士执行和配合完成,因此,一个医院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作风。
四、护理道德的特殊性
护理道德是整个医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着护理道德又与一般的临床医学道德有些不同,具有它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护理道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1)治疗和护理的协调一致性
护理工作的服务性决定着在执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时时配合治疗的需要,尽力为病人创造适合于治疗的环境和条件,使治疗和护理得到协调。
(2)护理工作的严格性
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要求护理工作必须以医学、科学理论为指导,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嘱,护士是否严格遵守护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做至准确、及时、无误,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3)护理工作的灵活性
护理道德在强调严格性同时,护士还要有灵活性、积极的主动性,尤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重危病人的抢救,急诊病人的临时安置处理时,不能消极等待医生,等待医嘱,而让灵活机智、采取果断措施,主动承担一定的治疗,抢救任务,这是特殊情况下,对护士的特殊道德要求。
编辑本段护理-护理教育的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我国的护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而对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形成了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综合性高级护理人才的教育目标。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真借鉴我国护理教育发展80多年的得与失,切实立足于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放眼于未来。以下就我国护理教育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对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前景作了综合的评述。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回顾
建国前护理教育概况
建国初期,许多西方传教士到我国开设诊所、医院,并开办各种护士训练班,培训护理人员。各大城市的教会医院相继开办护士学校,我国早期的护理教育体系开始形成。国内日益认识到护理教育在卫生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护理教育也越来越重视。20年代初我国开始开设护理本科教育,学制4到5年,五年毕业者可获学士学位。
建国后中等护理教育的兴与衰
1952年,原协和医院高等护理专业停办。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兴办中等护理教育并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广泛开办护士学校,并不断壮大。例如在北京,“大跃进”时期,护校(含举办护士专业的卫校)数量进一步增至20余所,在校生规模达3000余人。文革时期,由于政局的动荡不安,我国刚刚稳定的中等护理教育体系惨遭破坏:全国各地护校的师资大量流失,教学设备严重损毁,护理教育甚至曾被一度中断。这造成国内护士的严重短缺,各医疗机构的护士纷纷断档,我国护理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文革后,人们看到文革时护理教育的破坏对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冲击,更加深刻认识到护理教育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我国开始致力于恢复中等护理教育,并大力调整和改革中等护理教育体系,我国的中等护理教育进入井然有序的发展阶段。
高等护理教育的蓬勃开展及改革的推进
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护理建设面临着新要求:人们日益感到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的紧迫性。教育部、卫生部于1984年联合开会决定恢复护理大学本科教育。此后的近二十年,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护理本科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在逐年提高,其中高等护理教育学校的数量就由1985年后12家扩大到了2000年的80多家。
总体而言,高等护理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的护理水平。加上现代健康观念的日渐深入,护士职能的不断延伸,要求护理学和护理教育必须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必须与临床医疗的发展相匹配,进行改革和提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着手护理教育改革,并不断推进,积极探求“适合国情的护理教育模式”,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逐步减少中等护理教育。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更新护理教育理念,转变护理教育思想
护理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我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的关键。影响我国护理教育理念转换的因素有:
(1)近年护理学科有很大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2)2001年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护理人才开始走出国门,国际护理市场也对我国护理人才提出新需求。
(3)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以及新的技能要求。
(4)医学科学技术日益自动化、信息化、高速化,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这些因素促使我们进一步看清我国护理教育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切实更新护理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对在校护生社会、人文知识和专业思想的培训,逐步改变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传统护理教育观念,并积极学习和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和实际经验。
在以上因素的基础上,我国的护理教育才能顺利地适应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提出的新需求。护理人员不仅仅局限于对住院病人的疾病护理,还担负着对病人、家属以及社会大众进行疾病护理咨询、健康教育、家庭访问,社区群体保健等;同时护理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将使我们更好地迎接国际化趋势对我国护理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我国的护理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
高等护理教育的全面推广
自80年代中期我国恢复护理本科教育以来,高等护理教育在我国已蓬勃开展了二十多年,得到长足发展。但此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已停办多年,造成国内高水平的护理师资紧张,学术科研带头人缺乏,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难以开展。我们所面临的这些问题迫切要求大力推广高等护理教育,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的新一代护理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