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创作要经历的首先就是构思了。看似简单实则最考验功夫了,因为想要下笔如有神助,首先就要在脑海中构思清楚。一般看来,构思不过是围绕着主题天马行空,但构思的基础却是十分熬人的,那应该是对生活的点点滴滴,书本知识,周遭人物环境的细细观察等等的积累了。若是没有这些作基底,构思就像是没有地基的空架子,怎么也搭不起来。记得小学第一次写作文,那时候对写作是真的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不知从何着手,还记得那一次是写一件难忘的事,也许如今拿到手,脑子里会迸出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类事情,然后下笔如飞的写起来。但对当时神经大条的我却是脑中一片空白,熬了许久之后才想起不久前过的一次生日,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只是由于小孩子的新奇才觉得很特别。于是我就像报流水账一般把那天从起床到睡觉的事情全写了下来,作文的成绩可想而知啦,还被老师当做反面教材全班点评。真的是一点积累的心思都没有,所以就诞生了这么一篇毫无内容的文章。可见平时积累的重要性。积累的多了,也有助于写作时的构思。材料多了,选择的余地也就多了,才能煮出一锅好汤,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构思完毕之后就是提笔写了。这时候就是对文笔的考验了,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材料备齐,就等主厨一展功夫了,若是主厨功夫不到家,那就糟蹋了一锅好材料了。所以,对文笔的要求也同样不容小觑。同样一个故事也许被记叙的惟妙惟肖,如若身临其境,也可能故事本身很精彩但文笔实在不敢恭维,可能就会令读者有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感觉,又或者直接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转眼抛却。文笔的锻炼重要还是在于平时,写的多了慢慢自己就会有感觉,或者找优秀的人点评一下,也会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就拿小学时的作品和现在的比较,当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即使是一两个月之间也会有差距,我们总是在边写边成长的。提笔写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组织语言,不断改进,写写改改,改改再写写,这样才会尽可能的写好一篇文章。
写完了之后就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了——修改。就像一部好的电视剧在面向观众之前还要有拍摄完之后的后期制作过程,对画面的处理等等。同样一部作品在完成之后,我们首先要自己先通读一遍,进行弥补和修改。这时可能改动的只是部分的词句,也有可能是一大部分的内容。这时候我们的思考已经和写作前与写作过程的不尽相同了。这时候我们会看的更全面,更客观。据说更好的办法是写完之后将它搁置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起来修改,那时候的效果也许更好。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位大作家的创作时间和发表时间也是不同的,相信他们也要经过一个精心修改的过程再将它发表出来与群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