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山族的名称,包括其先民“左镇人”、“长滨文化”主人,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圆山文化、凤鼻头文化、台东卑南文化等的主人,以及文献记载中三国时代山夷(夷州人)、隋代流求人等;高山族形成后的直接祖先:明代东番夷、清代番族;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后安加改称的“蕃族”、“高砂族”;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高山族、台湾先住民、原住民、土著族,以及各地区高山族的不同称呼,如平埔人的凯达加兰人、噶玛兰人、道卡斯人、巴则海人、巴布拉人、巴布萨人、邵人、和安雅人、西拉雅人、马卡道人,居住在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兰屿岛上的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曹人、赛夏人、雅美人等。
高山族一名,是抗战胜利后祖国大陆同胞对台湾原住少数民族的概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公布命名,现在国际上和海峡两岸都通用这个名称。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台湾当局称之“山地同胞”,简称“山胞”。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别。此外,尚有10多万已被汉化的平埔人。平埔人历史上包括10个族群。他们散居在台湾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与沿海,长期与汉族杂处、通婚,较早接受汉族文化,至19世纪以后已基本与汉族融为一体。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还有4461人散居祖国大陆。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无文字。不同地域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