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6日,中国迎来13亿人口日。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每年人口仍然要净增800多万,但我国已经过渡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时代。这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几十年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有效减轻了我国和世界的人口压力,使地球60亿人口日至少推迟4年。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我国15~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现已高达70%多,由此进入了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又负担较轻的黄金发展时期。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在年龄结构为我们提供“红利”之窗的同时,我国未来峰值的人口总量,比“四普”时期所做的任何预测都要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进行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人口的初婚年龄一再推迟。现在,我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提高到24岁多。城市化和城市人口比率的上升,人们职业结构的非农化转变,也促使生育率不断走低。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总合生育率是1.27。即使以1.8这个被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总合生育率去预测未来人口的总量,其峰值大约在2030年左右到来,人口总量也在14.6亿~14.8亿之间,远远低于日常人们所说的16亿的峰值。 在看到这些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警惕“人口红利”之后可能面临的负担。我国不同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规律。我国的人口转变,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促使的快速的人口转变;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的人口转变;是国民人均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素质还比较低的人口转变。这种快速的人口转变警示我们,需要密切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未来数年内,我国新增劳动力会迅速下降。每年新增加的16岁人口,将在2~3年内下降到2000万之下,每年净增加的劳动力人口也会在2~3年内降低到1000万之下,并长期保持在800万~900万的水平上。这一方面预示着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会迅速上升,另一方面也预示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会逐渐下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人口提供的“红利”机遇,也会伴随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人口红利”的增加而消减,我国在世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也会逐渐减退。 第二,老龄化水平将随新生人口的下降而增加。如果未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越低,我国人口的峰值会到来得越早,我国的老龄化水平也会越严重。国际上一般把65岁及以上老人超过总人口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我国于2000年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将总合生育率假设为1.8所做的预测中,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在2020年之后达到12%左右。但如果今后的新生人口仍如近几年那样迅速降低,那么,老龄化水平的增速就会相应加快,我国将会步入急速老龄化的路途。这种老龄化,将在14岁以下人口的缩减和65岁以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中进行。目前全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1.40岁。虽然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负担相对较低,但伴随他们的逐年老化,新生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压力会迅速加大。国内外近期人口预测发现,在2020年之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将呈加速度状,至2050年,在每100个人口中,就有30个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将比那一时期世界平均老龄化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第三,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导致的婚龄人口的挤压现象将逐渐凸现。国家生育政策对数量控制的有计划性与家庭生育选择性别偏好的有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我国新生人口性别比的上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性别比失衡以来,新生婴儿性别比就一直处于上升之中,2000年高达119∶100。目前,我国婴幼儿的性别比仍然没有降低。因性别比失衡将导致未来的婚姻挤压现象较严重。从2003年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发现,我国0~4岁婴幼儿的平均性别比为121.22,5~9岁人口的性别比为119.66,10~14岁人口的性别比为111.69,15~19岁人口的性别比为110.61。可见,在婴幼儿出生性别比上升时期出生的这些人口,在进入婚龄年龄段之后,会碰到前所未有的婚姻挤压,从而挑战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第四,伴随少数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长,其聚集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大大增加。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的迅速增长,也对该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率达到年均3.87%;从1990年第四次 年我国人口为13亿,如果每年自然增长率为7%.多少年后达到15亿?画出程序框图,写基本语句编写程序.这里有视频教程可以看下 http://www.alisoho.com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