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尊重与平等相待孩子。 对于我们的家长来说,应该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的孩子,努力弄清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生理上、心理上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此,我们就有可能相对宽容地对待他们的某些极端的做法,平心静气地与之进行交流与沟通。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充分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待;我们也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并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此外,当我们做家长的遇到自己不懂的事物的时候,不妨向孩子请教,而当我们真的做错了什么的时候,则应该有勇气向孩子认错。如此,就有可能为我们的孩子树立起从善如流、闻过即改的榜样。 2,做家长的应该学会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沟通。 沟通,是我们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也只有沟通,才能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也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对某些问题又是怎样看的。而当彼此都能够了解对方的想法之后,也才有可能相互理解与通融。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与孩子沟通呢?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提醒的语气带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一方面要威严地做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3,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因为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所以,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比如说,要求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班级乃至于学校的前几名等等。可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与他周围的孩子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到底了解多少?这些目标的实现真的想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吗?因此,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理性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 4,家长教育孩子必须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但自身却很放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认为当父母的都没有做到,凭什么总是要求自己去做?因此不服管。所以,做父母的应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嘛!如此这般,我们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响,自然而然地接受父母的意见。 5,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注意方法。 (1)认真分析冷静思考。 遇事家长要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只有认真分析,查明原因,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性。有些问题如早恋现象等应对孩子有情、有理、有据地说服、疏导,启发孩子去思考,给他们独 立自主、痛下决心的时间,用具体事例打破孩子幼稚的理想化思维,用自己的冷静、理智换取孩子明智的选择。 (2)必要之时可以冷处理。 一旦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成人不要急躁,不要以任性对任性。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矛盾激化,对立加深。正确的做法是“冷处理”,即暂时把问题放一放,等到大家都心平气和之后,再行商榷与解决。如此,一方面可以防止慌乱,避免急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冷静分析,找准问题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 (3)发现闪光点正确看待“逆反”。 逆反心理在思维形式上与求异思维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包含某些独立思考的倾向。爸爸、妈妈可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闪光点,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等良好品质和个性。 (4)肯定与批评相结合。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事就一味地批评,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而出现反叛行为。如果先对孩子的优点或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再指出错误之处,孩子就能很乐意接受。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做法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⑸拒绝压制多些理性。 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们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就会导致孩子走上歧途。父母反应越激烈,越过分,孩子们就越会坚持己见;父母若强行压制,那么一场大冲突在所难免。所以,理性地对待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充分地信任他们,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出现。 ⑹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 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而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大程度上就与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爱的失度有关。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