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活星球,有多达130万物种生活在上面。虽然所有的物种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惯和意识思维上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千千万种,最终的结果都是死亡,没有人能避免它。只是人类,作为聪明的生物,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坚持不懈地与死亡作斗争。
细胞学显示,生物氧化产生的游离氧可以老化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随着细胞的不断生长,它们在产生废物后排泄废物的能力降低,因为细胞膜老化会导致毒素积累,从而导致细胞内正常生化反应的失败以及细胞裂解和死亡。
从基因上讲,dna经常受到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突变,如断链和错位,经常发生。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的,可以立即或迅速导致细胞凋亡。端粒位于人类染色体的末端。每次细胞分裂,端粒都会缩短。然而,端粒的数量是有限的。当复制次数达到一定水平时,染色体将没有端粒,复制将无法进行,细胞将死亡。
从宏观上讲,细胞衰老和凋亡的速度和数量是决定人类或其他生物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原因。(不排除车祸等非正常死亡)
其实早在1947年,世界知名的科学家薛定谔就已高瞻远瞩地指出,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当中。也就是说,生命体系中的熵也应该是不断增大的,也只能是从有序向无序发展。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而言,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进食行为,通过摄取食物来减小自身的熵值。
虽然如此,生命的减熵行为却起不到任何效果,毕竟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当中,人类等生命简直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相比于整个宇宙中的熵增,生命体所进行的减熵行为完全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泡沫,只能在不断熵增的宇宙中存在有限的时间,熵增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注定了生命只能从有序发展为无序,并最终走向老化、死亡。
为何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这是一个我们都知道却又都不知道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生命,地球乃至整个宇宙都是向死而生的,这是宇宙的基本定律,谁也改变不了。5亿年前,在遥远的M742星系曾发出过一个信号,宇宙的终极到底是什么?“墒”墒是什么?这个概念异常强大,却又不那么容易理解,19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们发现,世界运转的动力是能量,并成功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的总和是不变的。但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那就是能量永远无法百分之百的转换,他们尝试了千万种方法,也无法将能量损耗降为零。因此,他们将那些在转换过程中浪费掉的无法再利用的能量称之为“墒”。后来这个概念被总结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即能量转换永远会产生墒,也就是说世界上绝不可能存在永动机。说的简单一点,墒可以比喻为混乱度,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已经指出,所有的事物最终都会趋于墒值最大化,也就是说,如果不施加外力的影响,事物永远会向着更混乱的状态发展。为什么汽车放着不开更容易坏?为什么房屋不打扫会越来越脏?为什么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正是因为想要维持美好的状态是需要能量的,如果没有能量的介入,美好的状态就会结束。生命亦是如此,当一个生命诞生的时候,即是他墒值开始慢慢增大的时候,而维持生命的食物即为对抗墒值的能量,也就是说,自始至终你都在对抗死亡。你只能尽可能的减少墒值的速度,却无法让它彻底停下来,当墒值达到某一个临界点时,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而你能控制的,只是速度的快慢。同样的道理,人类文明也是如此,从人类祖先第一次学会火焰的使用,到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从某种层次上来讲,人类社会并非一定会变得更进步,更文明。相反的,人类如同宇宙其他事物一样,最终只会变得越来越无序,越来越混乱,为什么?高科技的发明、新能源的使用,其实只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来压制墒值的累积,我们需要能量,让世界稳定而有秩序的发展,而这就需要付出代价。比如垃圾污染、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等。
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墒永远无法消除,我们只能为了让局部变得有秩序,而把混乱转移到其他领域,从科学家发现墒的那一刻起,也就预示着生命无法达到永生。所有的事物都会趋于混乱,从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宇宙就在向着混乱发展,小到生命大到天体,似乎某些事情都是被提前安排好的,每件事物的临界点都是不同的。自然界中的动物,蜉蝣的生命只有两天,而龟类却能活几百年,上升到天体的高度,太阳的寿命更是可达100亿年。一百年对于宇宙来说太过于短暂,但对于人类来说,似乎已经足够漫长。按照墒增定律,宇宙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也将走向死亡。到底是何种能量控制着墒,宇宙之外到底是什么,可能我们永远也得不到答案。
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基因所决定的,把我们经验最后都决定了我们走向死亡。
为何生命最终都会死亡?
因为每个生命都会有一定的寿命,所以他们待一段时间就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