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枯萎病?

2024-12-27 05:42: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症状的总称,主要由猪2型链球菌引起,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7~10月份易大面积发生。多发生在哺乳仔猪和育成猪,体温升至41~43℃,食欲减少至废绝,便秘,有的后期拉稀,咳嗽,呼吸困难。有的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兴奋、转圈。有的倒地侧卧,四肢划动,叫声嘶哑,最后因衰竭死亡。

预防可接种链球菌灭活菌苗或弱毒菌苗。治疗时可肌肉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体温升高者,可注射安乃近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每日2次,至体温正常,或采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治疗。可选用当地流行的血清型菌株作为制苗菌株制备疫苗,在仔猪出生42小时后注射。

回答2:

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尖镰孢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肥料中越冬,条件适宜形成初侵染。病菌从根茎部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由下向上发展,病菌堵塞导管并产生毒素,使植株萎蔫。在病部产生大小分生孢子通过浇水、雨水、土壤、肥料、昆虫、农具等传播,并进行再侵染。病株上采的种子可以带菌作远距离传播。

回答3:

黄瓜枯萎病又称黄瓜蔓割病。俗称死秧子,各地均有发生。在重茬的设施内,枯萎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中威胁最大的真菌性病害。

(1)症状识别在成株期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中午可见植株中、下部叶片的缺水状萎蔫,早晚叶片尚可恢复正常,翌日中午再次萎蔫,且萎蔫叶片不断增加,逐渐遍及全株叶片。叶片萎蔫、恢复,如此反复,少则2~3天,多则5~7天萎蔫叶片再不能恢复。此时,植株茎蔓基部临近地面处变褐,水浸状,随之病部面生出白色或略带粉红色的霉状物。有时病部闪出少许琥珀色胶质物(图56)。几天以后,病部开始干缩,最后病部表皮纵裂如麻。此时整株植株萎蔫而死。剖视病株茎蔓可见维管束呈褐色,这是区别枯萎病与其他病害造成死秧子的特征依据。

图56 黄瓜枯萎病1.病株 2.维管束变色(2)病原Fusarium osysporun(Schl.)f.sp.cucumerinum Owen称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产生两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梭形,顶胞圆锥形,底胞有足胞,无色,有1~5个隔膜(多数3~4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无色,无隔膜。菌丝中段或顶部细胞能形成厚垣孢子。老熟菌丝可聚集成拟菌核。病菌可侵染多种植物,明显生理分化现象,在瓜类上有4个专化型。(3)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拟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及未经腐熟的带菌粪肥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有顽强的生活力,病残体分解后病菌仍可在土壤存活5~6年之久。厚垣孢子、拟菌核抵抗力更强,甚至通过家畜的消化道后仍旧存活。种子内外均可带菌,虽然种子带菌仅为0.14%~3.3%,但可通过种子的调运远距离传播,对无病区、无病棚室是不可忽视的最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由根部的伤口侵入,也能直接从侧根分杈处或尖端细胞间隙侵入。侵入后,病菌逐渐穿透薄壁细胞最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定居、发育,堵塞导管,或病菌分泌的毒素到导管细胞中,影响导管的输导,致使植株萎蔫枯死。病菌有潜伏侵染现象,即幼苗可被侵染但不表现症状,待定植后遇适宜条件时才表现症状而发病。

枯萎病发生严重程度与侵染菌源数量密切相关,土壤温、湿度对发病影响更大。温度8~34℃范围内均可发病,适温24~25℃,相对湿度90%以上最易发病。土壤温度15~20℃,土壤含水量忽高忽低,不利于根系生长和伤口愈合,而有利于病菌侵入,故发病重。黄瓜重茬则有利于土壤中病菌积累,病情严重。因此,生产上表现为老菜区病重,使用多年的温室、大棚比新温室、大棚病重。土壤偏酸性、土质黏重、地势低洼、偏施氮肥、施用生粪或未腐熟粪肥、地下害虫和线虫多时,均有利于发病。黄瓜品种对枯萎病抗性有差异。(4)防治措施①农业防治 使用无病种子。一般的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1%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0.1%升汞液浸种10分钟,捞出用水洗净后出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量0.2%~0.3%的敌克松、拌种或多菌灵拌种。重病温室、大棚可选用长春密刺、津杂2号、津杂3号、津研7号、中农5号、秋棚1号等品种。

培育无病壮苗。苗床土要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50%多菌灵8克与适当干细土混匀配制成药土处理床面。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采用营养钵育苗。做好苗床的湿、光、水、气管理,培育出无潜伏侵染的壮苗。

重病棚、室应进行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进行5年以上轮作。棚室普遍发病,而且病情严重,可利用春、秋茬间休闲时期,封闭棚室,利用太阳能高温灭土壤中的病菌。每667米2撒放100千克石灰、500千克碎稻草,翻耙入耕层后灌足水,然后覆盖地膜,封闭棚膜,15~20天。

定植自根苗,要选择晴天中午进行,精细定植,尽量减少定植时造成根伤口。定植后田间管理,以促根发苗为重点。关键温、水、肥、地的运用。定植后及时深中耕,疏松土壤,通气增温、促进根系伤口尽愈合,防止感染。控制灌水,适时适量追肥,避免追施过多烧根,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防止早衰,减少潜伏侵染苗显症发病。采用嫁接苗。砧木采用黑籽南瓜、南砧1号等,嫁接苗定植,要注意埋土在接口以下,以免嫁接部位接触土壤产生不定根受侵染。

②化学防治 在发前或初见病前或初见病株时及时用药剂控制病情发生。药剂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分解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分解700倍液,或40%双效灵水剂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倍液,或37%枯萎立克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中,50%田丰一瓜枯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0.3~0.5千克。结合0.2%浓度磷酸二氢钾,效果更好。或者用37%枯萎立克可湿性粉剂+50%田丰一瓜枯宁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叶面喷施。

回答4:

选用抗病品种;大力提倡水旱轮作;避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整治排灌系统,实行高窄畦、深沟栽培,切忌大水漫灌或浇灌过深、时间过长,以提高植株根系活力;淋药防病应抓早防、连续防(定植及开花结果初期病害发生前,定期或不定期淋施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或铜氨液600~800倍液,2~3次或更多,前密后疏,淋透淋足)。①培育适龄壮苗,高垄定植,覆盖地膜,膜下暗灌。多施磷钾肥,少施氮,采用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避免连作。②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5%绿亨1号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40%双效灵水剂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用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防乐死水剂800倍液灌根,每穴灌药液250克。视病害发生严重程度,连续用药2~3次。

回答5: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黄叶病,是世界农业史上分布最广、毁灭性最强的植物病害之一。1874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该病害。1960年我国首次在广西的芭蕉上发现香蕉枯萎病。香蕉的各个生长期,从幼小的吸芽至成株期都能发病。可导致严重的产量质量损失,甚至摧毁整个蕉园。

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①香蕉种植前7~10天,每667米2用25%多菌灵500克与细土或河沙250千克混匀后撒施。蕉苗种植后每株淋施25%多菌灵500倍液。②用20%多菌灵800倍液浇灌香蕉根部,连续浇灌2次,每次间隔10~15天。

(2)农业防治①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保持田园清洁,收集蕉园残株,挖除病株集中烧毁或撒生石灰深埋处理。②避免串灌,尽量使用喷淋技术。③蕉园附近尽量不种植葫芦科和茄科植物。④蕉园不翻土、不间种套种。⑤重病田实行香蕉和水稻轮作两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