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诸葛亮为何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之谋?

2025-01-03 06:47: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汉末三国中,自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就开始一个人挑起蜀汉整个国家的重担,由于刘备临死前发动了一场伐吴战争,结果在夷陵之战惨败,此战的失败,导致蜀汉国力大减,为此,诸葛亮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恢复国力,不过当蜀汉国力刚刚恢复的时候,诸葛亮就决定率军北伐曹魏,纵观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无疑是第一次的效果最为明显,只可惜最终因为用人失误,导致街亭失守。

在此期间,诸葛亮麾下的魏延,曾经建议说,给他5千精兵,让他穿越子午谷奇袭长安,但无奈的是,由于诸葛亮生性谨慎,最终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对于魏延的建议,有不少喜欢三国的朋友就说,如果当初诸葛亮同意了魏延的计策,说不定还真能成功,成功了的话,三国的结局或许就会有所不同。那么当初诸葛亮为何不采纳魏延的计策呢?难道真的是谨慎吗?或者还是诸葛亮认为,魏延到时候会拥兵自重?

首先对于诸葛亮来说,从刘备三顾茅庐将他请出,一路跟随并辅佐刘备,直到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最大的心愿就是攘除奸凶、匡扶汉室。基于诸葛亮的这个伟大的目标,再加上荆州被关羽丢失,蜀汉地盘瞬间成为三国中最小的,正是因为这样,迫使诸葛亮不得不小心谨慎,能不出错就不出错,毕竟地盘小,人口人,人才也少,万一不小心折损了,那对于蜀汉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毕竟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恢复。

我们知道,诸葛亮虽然没有演义中描述得那么神,但在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毕竟一个人管理一个国家,还能做到井井有条,这是很不容易的,即便蜀汉地盘很小。基于这个原因,对于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难道在这之前,诸葛亮没有想到吗?恰恰相反,诸葛亮是想到了的,因为子午谷地势非常险要,如果执行的话,会非常的冒险,所以诸葛亮并不是怕魏延拥兵自重,而是怕他去了就回不来了。

如果从地理上来说,从汉中出发,最终目的地是长安,要穿越秦岭,大致有四条路可以选,第一条道是陈仓,第二条道是褒斜道,第三条道是傥骆道,最后一条路就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在这四条道路中,最远的就是陈仓,而褒斜道则是四条路中,最经济的道路,此路又称为斜谷,那么为什么说这条路经济呢?

汉朝的时候,对这条路进行过很多次的翻修,这就让这条路中的栈道非常的坚固,不仅如此,这条路的沿路有很多驿站,虽然此路的里程较长,但总体走起来还是很方便的。还有另外一点,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道,并非当时距离长安最近的道路,最近的是傥骆道,但这条道路的凶险程度要远超子午谷,傥骆道一路几乎都是荒山野岭、悬崖峭壁的,一不注意就会有点掉下去摔死。我们知道,道路险峻,无疑会出现一些问题。

其一,行军速度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兵贵神速”,更何况还是奇袭,那就更得快了。我们看魏延的子午谷计谋,虽然他只向诸葛亮要了精兵5千,但如果想要实现奇袭的计策,那就必须要在10天之内抵达长安城下,最好能出其不意的将长安城包围,有内应的话,那就好上加好了,不然的话,时间拖长了,曹叡的军队就会直接去找魏延的麻烦,发兵将魏延进行反包围,如果是这样的话,魏延这位大将的性命,就很堪忧了。

其二,攻城难度

古代打仗,如果遇到攻城的话,一定就会带一些攻城器械,而这些攻城器械,大多都非常笨重,并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运走的,所以魏延如果要走子午谷,那么这些攻城器械就一定带不了,但问题就是,长安是一座大城,楼高城墙还厚,而且还异常的坚固,在没有攻城器械的辅助下,怎么能凭借5千精兵将之攻下,如果有内应的话,还有攻下的可能。基于这种情况,长安守将即便愚蠢如猪,也知道,只需要困守待援就行了。

其三,粮草难济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纵观诸葛亮后面几次北伐曹魏的结局,大多都是因为粮草问题,被迫退兵的,在战乱年代,很多人投身军旅,就是为了吃个饱饭,如果可以的话,在立个战功啥的,如果将士连饭都吃不饱,军心无疑就会涣散,说不定这些人就直接投降曹魏了。根据魏延子午谷计策,他将长安城拿下,而后就在长安城坚守,等待和诸葛亮会师,但问题是,长安城在京畿腹地,内无补给,外无援军的,一旦补给跟不上了,魏延所部就会不战自败。

其四,魏延的重要性

诸葛亮北伐时期,其麾下能称得上名将的,只有魏延和赵云二人,他们二人在官职上是平级,一个是镇东将军,另一个是镇北将军,但无奈的是,赵云在第一次北伐之后寿终正寝了,在这种情况下,魏延无疑是蜀汉的顶梁柱,可不能有啥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