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相对神秀所做的“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 ,”的偈子所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都是说的修行境界。前者靠自己的毅力与一丝不苟的行至,一点一滴的,逐步积累的把自己修行之物我两忘,不染虚尘。后者起点高,靠自己的顿悟,明了一切皆空的宇宙致理,心定即是极乐,何必在时时照镜子多此一举呢?南无阿弥陀佛!
是讲佛性的,一般人难以参透,有的人甚至把这当成心理学境界了。
只有抛去哪些功利心,才能真正免除人心的浮躁,并保持好良好心态,则足以。
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
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
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