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 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实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既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二)让学生大胆的说起来
口语交际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在生活生产中、工作中无时不存在着。大到论文答辩、演讲。小到与人沟通、待人接物、见面问好等。要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说的兴趣,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言语少,老师要多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学生只有对口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口语,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的向师心很强,任何事都喜欢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每一节语文课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我们教师一段生动优美的导语,几句精辟的总结„„都给学生起着模范表率作用,学生也会在平时交际中努力地要求自己尽量把话说流畅、连贯。经常这样的练习也会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其次,还要给学生创设情境,例如配乐诗朗诵,想象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要他心中有话可说。最后,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愿意与人交流。 (三)夯实阅读指导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1、自觉运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实。2、抱着研究的目的读。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写出研究论文。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不是以囤积知识为目的,而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3、变眼读为心读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地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4、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5、带着明确的任务读。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总之,课外阅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方法,使得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果的体现,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展示。但却有许多的孩子怕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仅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行的,还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我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例如学完《找春天》后,仿写《找秋天》。学了《我会变》,学生尝试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喜欢的物体。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如儿童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庆六一大联欢”的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献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总之,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法宝,让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