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
由于朱祁镇轻信他的老师兼总管太监王瑾,在蒙古瓦剌强盛之时,草率亲征,明朝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并且俘虏了皇帝朱祁镇。而此时蒙古瓦剌首领也先趁北京防守空虚而进攻北京城。当时很多人都主张都城南迁,在那次讨论的朝会上,于谦出场了。他当场驳斥了主张南迁的大臣,并且说主张南迁的都该杀!而后承担起拯救帝国的重任,力挽狂澜。皇上任他为兵部尚书。他临时调集了南下的部队,回防北京,抵挡也先的精锐骑兵。并且下死命令严守北京,命令将领背城而战,并且自己也参与防守,防守敌人进攻最猛烈地德胜门,极大地鼓舞了被切断了后路的士兵们。也先最终被打败了,北京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且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化解了也先擒天子令诸侯,利用人质朱祁镇勒索国家的野心。
他的挺身而出在国家存亡之际挽救了国家和大明朝。其为人刚正不阿,公正廉洁,精忠为国,得以被后世传扬。
廉洁
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上皇虽然回来了,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东宫改易以后,景帝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诸臣都表示推辞,只有于谦一再推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把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
在276年的明朝历史上,就才能过人,品德上乘,德才兼备的人,于谦差点被作家当年明月排在第一位。
明朝的第五任皇帝朱祁镇在私心膨胀的宦官王振的蛊惑下,亲率20万大军(另有史料称50万大军)抗击也先的5万蒙古入侵者,在土木堡战役前后,感谢王振发挥了无数次愚蠢之极的才能,结果明朝的精锐部队被也先率领的数万蒙古铁骑一举歼灭、明军彻底土崩瓦解,明朝政权陷入万劫不复的危亡之地,大明帝国的皇帝被也先俘虏。
京城闻讯不寒而栗,就在大家考虑是否像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南迁都城之际,于谦同志作为当时国防部副部长(部长在前线和其他一些著名将领一并阵亡)毅然决然与也先死战,于是拉开了北京保卫战(不由得让人联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在敌强我弱的前提下,于谦不慌不忙谋篇布局,纵横捭阖的心胸……关键是他要解决很多特别复杂的问题,援军、补给、吃喝拉撒都要考虑周全了。真乃英雄也!
当时北京有九门作为皇都的最后屏障,这九门是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成门和德胜门。而战时风险最大的是德胜门,文人于谦同志坚守德胜门(此前他下令所有城门关闭,只许战死,不能退步),他亲往杀敌,一鼓作气将气焰嚣张的也先的精锐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这一年,朱祁钰替哥哥朱祁镇当皇帝当上了瘾,哥哥回来,他把兄长软禁了7年之久,朱祁镇在朱祁钰弥留之际夺回了皇位。然而朱祁镇被人利用杀害了品学兼优的于谦,在查抄于谦家时人们发现于谦的清廉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从一品大员可谓家徒四壁),感人之至……。
文人于谦心中的偶像是文天祥,他做到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于谦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仰慕古代正气凛然的仁人志士。“土木堡之变”,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也甘愿冒这个天大的风险。国难当头,于谦没有临难退缩、明哲保身,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要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铁骨铮铮、忠心赤胆的于谦尽管以悲剧告终,但于谦“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爱国爱民情怀,却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楷模和丰碑,给我们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之魂。
其实这个好简单。我也正在找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