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改为小明或小刚即可.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简介编辑
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上的各种问题。修改病句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模块。[1]
2方法编辑
补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3病因与例句编辑
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应改为“这份文件对于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作了详细的说明,在政策上做了深刻的规定”。)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应改为“通过检查,大家发现、讨论、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应改为“.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这是美国情报史上最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应改为“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3.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应改为“他不仅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对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4.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应改为“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出口的棉布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5.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应改为“他的音容相貌虽然没起什么变化,但是他眼角的皱纹视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6.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应改为“微软拼音、双拼、全拼,及郑码等输入法,都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将“辽阔”改为“宽阔”)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A](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B]
4.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5.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C]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95年)
8.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93年)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10.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96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D]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2.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3.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4.本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代。
5.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6.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科教兴市的工作思路。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8.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10.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11.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2.我们要研究经济犯罪分子的特点,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13.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他心上却象千斤重的法码。
14.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15.自动化仪表厂知错就改,主动退回了去年年底滥发的二十多万奖金。
1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逻辑错误
1.概念范围不清
2.自相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4.主客颠倒
5.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3](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结构混乱
1.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2.反客为主
3.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4](结构混乱)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善不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五、表意不明
1.费解
2.歧义
3.指代不明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不准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和商业区以外的地方设立广告牌。
2.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
3.部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的准备的。
4.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5.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6.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还要不要?在义与利面前如何选择?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7.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8.一个产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反之,则成为一个夕阳产业。
9.搜集史料比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成分多余或残缺
1 成分多余
1.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
2.谓语同宾语重复
3.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
4.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5.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6--A] (成分多余)
1.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97年)
2.凡事要依靠群众, 否则单靠自己, 什么事也做不成。(88年)
3.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98年)
4.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00年春季)
5.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各类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听了父老乡亲们的介绍,看了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欣慰。
3.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党政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4.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5.中央对棉花生产是十分重视的,指出“棉花生产要有个大发展,速度要加快”的指示。
6.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红旗镇采用“内引外联”的办法发展起来的几个乡镇企业的经验。
7.自然科学发展加速的第三个原因是,科学领域集中了社会上最优秀、最富有创造才能、最勇于探索精神的人才。
8.习惯势力使他们对公安局无端抓人拘禁感到熟视无睹。
2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修饰语残缺
5.中心语残缺
分类不当
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
例:《中国少年报》和《科学画报》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例: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和稻子成熟了。
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例: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小明和小刚一起上学,在路上小明问,今天下午课间活动干什么?
小明和小刚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倒装句),他问他(因为就两个人他问就可以,后面的他不要)下午课间活动干什么(哪天下午应该有所指,是今天或明天,)
(指代不明)把两个他分别改为小明和小刚
小明和小刚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小明问小刚下午课间活动干什么
病因:指代不明
"他问他"这个到底是谁问谁,称呼所指对象不明。
正确的:
小明和小刚一起在上学路上,你下午课间活动干什么?小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