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不要说大批取代,就是全部取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机器的生产效率更高,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政府就会给越多不能胜任相应工作的救济也就越多,最终无非是在物质上,机器人养活人类——现在其实已经有雏形了,你穿的衣服吃的东西早就不是一针一线缝出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出来的了,社会化大生产和机械耕作在很多发达国家早就普及了——重复无价值的劳动本身就应该被替代。即使你没有操作AI的能力,AI也会养活你的。有些东西AI永远无法替代:艺术家,好的厨师,音乐家,作家,算法程序员,独立交易员,画家,摄影师,手工工匠……凡是跟精神文明有关需要独立思考的职业都不会被替代,因为AI没有创新能力,没有思考能力,只有通过大数据学习的能力。除非强AI出现,能够自我编程,并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自动用千变万化的程序阐释——这本身很难实现,因为人类至今对于意识思考的产生了解的还不多。
人工智能会取代一些岗位,也创造出很多新的岗位。一方面,人工智能这个产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算法工程师、芯片设计师、机器人制造等职位的人才缺口都很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催着出新业态、新岗位和大量就业机会。为人工智能“打工”的数据标注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此前有统计表明中国全职的“数据标注者”已达到 10 万人,兼职人群的规模则接近 100 万。
其实按照这种情况来说,智能机器人的大量出现,必然会取代部分人工,失业趋势会上升,只是按照目前的趋势来说,还没有达到大批量取代人工的情况,但是,我们也应该做出改变,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防止被人工智能时代冲刷掉。
工厂的自动化已经摧毁了传统的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而人工智能的兴起可能会将这种工作破坏深入到中产阶级,只留下最关心,最急创造性或监督的角色。所以,人工智能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奖很快取代大多数人类工作毋庸置疑。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报告,到了2030年,人工智能的影响层面,已经冲击到了所有体力劳动,和服务类的后端操作人员,将近8亿人将失业。而其中,中国受到的影响最大,失业人数将达到2—3亿,这些人将不得不学习新技能,以适应人工智能的冲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