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2025-01-29 22:28:0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在全国各类麦区均可发生,但一般在南方麦区发生较重,北方较轻。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减产,且病麦对人畜有毒,严重影响面粉品质和食用价值。
(1)症状识别
此病苗期到穗期都有发生,可引起苗枯、基腐、穗腐和秆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为害最大。穗腐: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后沿主穗轴向上、下扩展至邻近小穗,病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枯黄色,后生成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后期出现黑色颗粒(子囊壳)。秆腐:初期在旗叶的叶鞘基部变成棕褐色,后扩展到节部,上面出现红色霉层,病株易折断。苗枯:幼苗受害后芽鞘与根变褐枯死。基腐:从幼苗出土到成熟均可发生,初期茎基部变褐变软腐,以后凹缩,最后麦株枯萎死亡。
(2)发病规律
小麦赤霉病菌在土表的秸秆残茬上越冬。春季形成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至小麦植株,病害发生受天气影响很大。在有大量菌源存在条件下,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到天气闷热,连续阴雨或潮湿多雾,容易造成病害流行。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药剂防治:多菌灵为最有效的药剂。在小麦齐穗期,每666.7米2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0~50克,对水均匀喷洒于小麦穗部,一次用药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另外,特谱唑对赤霉病也有防治作用。

回答2: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时早播,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合理施肥,增施底肥,氮磷配合,追肥早施、少施,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深耕灭茬,秸秆过腹还田或堆沤后施用。小麦播种前,清除田间农作物残体,减少菌源。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

(3)田间喷药。

最佳施药时间是扬花期,应于扬花10%~50%时施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