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地球离太阳距离最近,为1.471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在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较慢。对于农历而言,近日点附近是最难出现闰月的位置。在近日点时,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距离近),地球整层大气平均温度在1月达到全年最高;但最低的温度并不是在远日点,而是在10月(偶尔也会在9月)。
扩展资料
近点进动:
由于其他大行星(主要是木星)的摄动影响,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也有进动现象,周期约为21000年,每年约1.03',也就是说每58年地球推迟一天到达近日点,比如公元1250年地球到达近日点的时间在冬至附近,而现在目前则是每年1月3日或4日到达近日点。
从长期来看,地球近日点的进动虽然微小,但也是造成地球气候冷暖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斯拉夫天文学家米兰科维奇(Milankovich)于1930年提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与地轴倾斜度的变化、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和近日点的位置变化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近日点
1月初,地球离太阳距离最近,为1.471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在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较慢。对于农历而言,近日点附近是最难出现闰月的位置。在近日点时,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距离近),地球整层大气平均温度在1月达到全年最高;但最低的温度并不是在远日点,而是在10月(偶尔也会在9月)。
扩展资料:
地球四季的成因是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的。由于地球的轨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之间有一个23.5度的夹角,因此夏至时,地球的北半球向着太阳倾斜,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天气炎热。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根据开普勒三大定律,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处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轨道的偏心率为0.017,在轨道上有一个近日点和一个远日点。在近日点时距离太阳14710万千米,在远日点时距离太阳15210万千米,两者相差500万千米,大约是1/30。
但是1/30的差别也给我们北半球带来了明显的好处。根据“岁差”变化,在13000年之后,这种情况就要翻过来了,北半球的冬天经过远日点,夏天经过近日点 。
水星的近日点在它的轨道平面上移动,每100年向前移动(天文学上称为进动)5601"左右,比根据牛顿定律推算出来的值偏高43",这个值被称为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1859年,海王星的发现者——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Urbain Le Verrier)在发现海王星的启发下,大胆地提出这种现象是由于一颗未知的水内行星对水星的摄动引起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近日点
1、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理由是:太阳离我们远约6,400
公里(即地球的半径),但这个差别相对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来说可算是微不足道(地日距离约为150,000,000公里),所以早上和中午的太阳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样远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中午的时候近,早上的时候我们是离太阳远,
理由:相对在同一的距日点上,中午的时候,地球自转到正对太阳,和早上看太阳的时候,之间有个角度差别,几何计算,假设太阳不动,为一个点,地球的早晨和中午的观测,在一个球面上相差一段弧度,具体怎么算,我还没算,但是可以想的出来,中午的时候是比早晨近
那么一点点。
3、要分情况讨论呢,要是在两个极点,就不管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一样近了。要是在赤道上,正午比子夜少了一个地球的直径距离。
我以为,以上3种情况解释的似乎有道理,但是都不是考虑的太全面,地球由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的这段时间是一种情况,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的这段时间是一钟情况。而这两种情形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所引起的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要小一些,那末,在一天之内,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离我们近呢?
众所周知,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的轨道,地球距离太阳的远点距离为15200万公里,近点距离为14700万公里,两者相差500万公里,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用时365天,也即8760小时,其沿径向运动的距离为1000万公里,沿径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141.5公里/小时,从早晨到中午的时间按6小时计,则地球距离太阳由于地球沿径向运动速度产生的位移为:6849公里,显然,这一量值大于地球的半径。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天之内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是由地球在太阳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当地球到达近日点(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离地球最近,从这一天开始,地球开始远离太阳,一直到远日点(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达到最远,因此,地球从近日点往远日点运动的过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阳总会比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而从远日点到近日点运动的过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阳则总比中午的太阳远。
1月初,地球离太阳距离最近,为1.471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近日点。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远日点。事实上,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在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较慢。对于农历而言,近日点附近是最难出现闰月的位置。在近日点时,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距离近),地球整层大气平均温度在1月达到全年最高;但最低的温度并不是在远日点,而是在10月(偶尔也会在9月)。

扩展资料:
地球四季的成因是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的。由于地球的轨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之间有一个23.5度的夹角,因此夏至时,地球的北半球向着太阳倾斜,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天气炎热。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根据开普勒三大定律,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处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轨道的偏心率为0.017,在轨道上有一个近日点和一个远日点。在近日点时距离太阳14710万千米,在远日点时距离太阳15210万千米,两者相差500万千米,大约是1/30。
但是1/30的差别也给我们北半球带来了明显的好处。根据“岁差”变化,在13000年之后,这种情况就要翻过来了,北半球的冬天经过远日点,夏天经过近日点 。
水星的近日点在它的轨道平面上移动,每100年向前移动(天文学上称为进动)5601"左右,比根据牛顿定律推算出来的值偏高43",这个值被称为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1859年,海王星的发现者——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Urbain Le Verrier)在发现海王星的启发下,大胆地提出这种现象是由于一颗未知的水内行星对水星的摄动引起的。
夏天 夏天。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