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首先应考虑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对他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高科技发展加快,对人才素质和质量的要求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大学生必须是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那么,在校高中生就会因为社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顺应时代要求。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另外,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果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任务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是一种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能力。可以从下面的一些方法来培养和提升:
1、适当休息,不要硬撑着耗一整天,而应在精力状态好的时候学习。正确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学习四五十分钟,然后休息五至十分钟。如果你缺乏专注度,尤其注意不要断断续续地学,应该至少学习完整的二三十分钟,然后休息几分钟。
2、自信很重要,不能老是低估自己,这会影响到你为成功而努力。相信自己,但不能忽略了努力。成功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信心只起到扫除障碍的辅助效果。
3、可以结伴学习。约朋友在图书馆学习,互相比较笔记,解决有疑问的地方。结伴学习能填补学习漏洞,通过讨论还能加强记忆。
4、明确目标可以提高学习的动力。如果有了目标但行动力仍然不足,多半是因为目标任务带来的阻力、压力、以及没有掌控感,例如任务有难度不知道如何下手,任务耗时太长有压力,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等等。为了减小这些阻力,可以对任务进行拆分,设置成多个中间里程碑(小目标)。首先这可以减小开始行动的阻力,其次每到达一个里程碑的时候,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取得了进步,很有成就感、掌控感,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5、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满足感,是提高学习动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学习做事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兴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拿读书来说,如果速度慢、读不懂、记不住,那很难有读书的动力,所以说效率就很重要。对于读书学习的效率,我通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学习掌握快速阅读之之后,我基本是以每分钟两三千字的速度进行阅读(正常人的阅读速度在200-500字每分钟)。快速阅读完一本书之后,找到感兴趣的地方、对我重要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然后才放慢一点速度来阅读,对于二次读过发现的精华内容,再进行一遍精读。
6、动力不足的时候,还要懂得自我激励,寻找学习的意义。比如分析学习的重要性,列出学习可能给你带来的好处,不学习有哪些危害。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目标具有很好的结果导向。过程中再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实施和完成目标计划,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