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灭亡的原因是?

2025-01-24 07:05:4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西汉衰亡根本原因在于汉元帝刘奭过度推行儒学,动摇汉王朝中央集权的国本,才导致了后来的土地兼并加剧、国力衰落的窘境。

多年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堨西汉初年,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负担得到堏轻。汉文帝 、 汉景帝 时经济逐渐恢复,史称文景之治 。 

汉武帝时政治、经济、军事都已经很强大。堨政治上,加强王权,取消了大部分的堌姓诸侯王。采纳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从此时起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思想。

经济上,将铸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开凿 白渠 。军事上为了抵抗 匈奴 ,出现了 卫青 、 霍去病等将领,击败单于 。

外交上,两次派 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了丝绸之路 。 到了西汉后期,政局动荡。外戚王莽 在 8年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扩展资料

西汉皇帝汉成帝刘骜简介:

汉成帝刘骜出生于公元前51年,是汉元帝的嫡子。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嫡孙,亲自为他取名刘骜,字太孙,经常把他放在自己身边,这样当然就成了后来的太子。

公元前33年五月,汉元帝刘奭去世。六月,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这就是汉成帝。刘骜的亲生母亲王政君被尊为孝元太后。从此,外戚王氏家族堂而皇之的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成为掌控国家生死存亡的决策者,也为后来的王莽乱国埋下了伏笔。那么王氏外戚是怎样登上西汉政治舞台的呢?

刘骜是一个愚孝的皇帝。他的母亲王政君一共有8个兄弟,其中3个兄弟是同父同母,5个兄弟是同父异母,还有3个姐妹,带她自己共12个。王政君成为太后不久,就提出要给他的2个同父同母的兄弟封侯,汉成帝就给他们封侯,老大王凤后来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仅此还不够,五年后,太后王政君又提出要给5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封侯,汉成帝不情愿,王政君又反复折腾,汉成帝于是不顾法规一天之内封五侯。王政君有一个兄弟王曼死得早,王政君又闹要汉成帝给王曼封侯,然后由王曼的儿子继承,这就是后来篡权的历史人物王莽。

此外还有同父的姐妹的儿子,还有同母的儿子(他的母亲后来离开王家改嫁到苟家后又生了儿子),还有王氏亲戚,都在王政君的反复闹腾下,全部都安排到朝廷的重要位置做官,朝廷满是王氏家族的成员。

因此,在王政君的反复闹腾下,王氏家族得到的封赏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朝堂内外,王氏家族高官厚禄,掌握要职,这样的盛况已经超越了西汉的开国吕后和后来的窦太后。

在这些王氏家族成员当中,就有一些不安分守己的人。这就出现了不少违法的事情,有的还是严重违法,还有的甚至是要杀头的。

官员们都清楚王氏家族的势力,都不敢处理,而汉成帝每次遇到这种事情,都非常生气,都表示要从严处理,可是这些事情一到他母亲那里,她一闹腾,最后一件也没有处理,都不了了之。

王氏家族成员中本来就有一些很能干的人,再加上汉成帝就是一个愚孝的皇帝,没有原则,这就导致很多没有资格、没有能力的王氏家族成员也大量进入朝廷,最后导致王家一门独大,导致汉成帝最后无法掌控。王莽就是因此导致出来的一位人物。

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家老大王凤死前,将王莽托于汉成帝,王莽因此被提升为黄门郎、射声校尉,后又封为新都侯,升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不骄不躁,更加节俭,散衣物于宾客,收名士于门下,广交权贵,一时名声大振。

在位者争相举荐,游士为之宣传。最终登上了大司马的位置。汉成帝刘骜这种愚孝导致外戚一门独大,就连最后他要后悔想翻盘都没有资本,更不要说后来继承皇帝的2位小皇帝,他们都是一是年纪太小,二是在位时间又短,2位小皇帝在位时间加起来还不过11年,三是没有能力和经验。

汉成帝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他亲自封赏的其中一人结束了西汉刘氏两百年的西汉皇权。这就是汉成帝愚孝的后果。汉成帝最后死于公元前7年2月,在位26年,终年46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汉

回答2:

西汉灭亡的原因:

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形势,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

汉哀帝时,大司马师丹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提出对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数量加以限制。

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豪强地主、贵族官僚都早已超过最高限额,因不愿放弃自身利益,所以这个建议刚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内外交困的汉哀帝,在社会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已经失去威望。 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崛起, 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700人。

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为其制造代汉的舆论。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由"安汉公"到"假皇帝",终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扩展资料:

西汉的建立

西汉的建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刘邦建国称帝时已过半百,步入晚年变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异姓王们。结果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

英布还起兵反了,刘邦抱病亲征才平了他。之后其封国则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吴氏的长沙国幸免。高祖十二年,刘邦曾杀白马为盟,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不仅如此,他还对萧何起了疑心。逼得他设法自污声名以绎帝之疑,最后也差点不得善终。

其逝前还打算杀了忠直的樊哙,因他同是吕氏之婿,担心他助吕作乱。后因陈平的保护及刘邦驾崩才躲过一劫。

王莽篡汉:

公元5年(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在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平帝却死了。皇太子孺子婴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临朝听政。

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第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王莽,声势浩大,王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

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

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王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王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新“,王莽年五十四岁。

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王莽篡汉其实是顺应历史要求的,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篡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

但是,王莽篡汉以后的改革思想和谋求私利的野心常常结合在一起,使改革的内容十分混乱,其结果是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终于导致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王莽的新王朝被推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莽篡汉

回答3:

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外戚政治。外戚在西汉长期专政,是皇帝依靠的主要力量。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就在高祖死后专权,几乎要让江山改姓,若不是被意外铲除,西汉的历史,可能比秦朝长不了多少。

皇帝能力强的时候,外戚是一种助力;皇帝能力弱的时候,外戚就威胁皇帝的统治,进而动摇整个王朝。

回答4:

前汉亡于汉武,后汉亡于明帝。汉初实行虚君实相制度,高祖刘邦乐做甩手掌柜,行政实施实际由留候张良,萧何,樊哙,王平等掌控。虽然后来,刘邦灭异姓王,打击削权萧何,但汉已形成皇权与文武官僚集团相平衡的局面,甚至要依赖相权才能维持王朝运转。这就是为何刘邦临终,吕后急于求问相位的继位人选的原因。吕后临朝称制,胁持子惠帝,孙隐帝,大肆提拔吕氏,都只能抗衡一时。吕后一死,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文官集团发动政变,捕杀诸吕。其相权之大可以弑君――为免留后患,以非惠帝所出,诛杀惠帝的三个儿子,包括隐帝,及其三族;大到可以选帝――迎最懦弱的文帝继位。前汉几帝不过是象征性的元首,对丞相官吏的奏请只有说准或不准的权利。景帝时,晁错更是死于矫旨骗杀,景帝无可奈何,事后不能追究。正因虚君实相,皇权被束缚,皇室不能胡作非为,而丞相又被各级官僚钳制,权力互相制衡。帝不敢纵欲,相不敢也无须篡位,官不敢上行下效贪虐。这才有文景之治。汉武上台,加强皇权,废黄老尊儒学,为皇帝不再无为而治大造舆论。设尚书台,以宦官为秘书,政皆决于内朝,开了宦官干政的恶例,相,官只有执行尚书台的命令,剥夺了相等文武官僚集团议政的权利。正因集权,武帝独断专行,已无人可以制约规劝,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远征匈奴,经营西域,甚至“犯我强汉,虽远必灭”,除了满足武帝好大喜功外,一无是处,更将文景二朝的盈余损耗殆尽。为弥补国库亏空,五均六输,盐铁专卖,国营垄断,加重赋税,将汉初以来积极的经济自由度,轻徭薄赋一扫而空。为避免官府盘剥,农户弃牛耕,人力犁田。中国的经济发展倒退了近百余年。武帝临终前才下《罪己诏》,全面否定自己以前的政策,但已无力回天。他留给后任的是一个因征西域人口减半,歉手无粮赈灾,汉朝首次流民起义暴动(元封四年,前107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的烂摊子。逼杀戾太子,弃长立幼,幼小的昭帝被霍光乘虚掌握尚书台,三废三立。元,成帝时,权力被尚书台任中书令的宦官控制。为对抗宦官势力,皇帝又引入外戚。宦官外戚轮流执政,互相对抗的局面形成,已经没皇帝,丞相,官吏什么事了。最后外戚王莽战胜宦官,对汉朝失望的国民也任由汉朝灭亡。而这一切的因由不过是汉武帝加强皇权,设立尚书台等举措。

回答5:

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外戚政治。外戚在西汉长期专政,是皇帝依靠的主要力量。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就在高祖死后专权,几乎要让江山改姓,若不是被意外铲除,西汉的历史,可能比秦朝长不了多少。再以后,景帝时的窦婴,武帝时的田蚡、卫青、霍去病,昭帝时的上官桀、霍光,宣帝时的史高,元帝时的许嘉,莫不如此,到了成帝刘骜即位,他的妈妈王政君,就是王莽的亲姑姑。

皇帝能力强的时候,外戚是一种助力;皇帝能力弱的时候,外戚就威胁皇帝的统治,进而动摇整个王朝。吕姓外戚即是很明显的例证,假使他们中间有一个不是脓包,刘姓皇帝反击失败,西汉的政权一定结束。所以在大的教训之后,文景两任皇帝,对外戚都保持相当距离。到武帝刘彻,虽大量任用外戚,但他能够控制局势,而且还在防范工作上采取残忍手段。他死的前一年(前88),最心爱的小儿子刘弗陵,只有九岁,他想立他当太子,于是先行把年轻美丽的太子生母钩弋夫人杀掉,并解释说:"我死之后,她当了皇太后,一定为非作歹,重用她的家人。为了避免吕雉故事重演,不得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