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武器毁伤精确度的逐步提升,被发现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被摧毁,因此现在许多武器都在发展自己的隐身性能,力求避开对方各种侦察手段的搜索。
美军满载排水量达到14,000多吨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以其极为简洁的外形设计,加上大量运用复合材料和吸波涂料,获得了相当强的隐身性能。这样的一艘万吨巨舰,在雷达显示屏上和一艘渔船相差无几,这显示出美国海军在军舰隐身方面技术的重大成果。那么,8万吨甚至10万吨的重型航空母舰,是否也能获得类似的隐身性能呢?
航空母舰和驱逐舰不同,它需要携带大量的飞机进行作战,密布的天线决定航母很难隐身。其巨大的体积和各种各样密布的电子设备,都决定了航空母舰很难达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那样的强大隐身性能。理论上,可以尽量的减少航母的舰岛和舰体上水平与垂直的直角边的存在,并且在尾杆和天线等处大量的运用雷达吸波涂料,以此减少航母的雷达信号。
此外,将舰体的上层建筑建得更加的扁平矮小,并且把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全部放入机体内的机库内,这都是减少雷达反射面的方法。但是这些行动,难免会影响到航空母舰对飞行载具的携带和出击能力。无论如何,在同等距离上,航空母舰的雷达隐身性能是绝对不可能低到足以令对方忽略的。
尽管朱姆沃特级驱逐舰拥有相当强悍的隐身能力,但是在实战中,拥有最强隐身性能的就是海军中的航空母舰,因为距离就是最好的隐身手段。航空母舰是使用舰载飞机来进行作战的,而美军航母上的舰载机作战半径都在700公里以上,在加油机等装备协助之下,打击范围最远可以扩大到上千公里。
也就是说,遭受打击的一方需要发现上千公里外的航空母舰,要发现如此远距离的航母,水面舰艇是很难派上用场的。因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圆球体,有一定的地球曲率。假设一个人的视力无限好,但是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即使站在100米的高度,最多也只能看到36公里外的地面。军舰上携带的雷达也是类似的原理,由于高度的限制,海军的雷达对海上目标都有一个极限探测距离,一般而言,军舰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绝不会超过40公里。
想要发现远距离的航母,就必须要依赖空中侦察平台和卫星的协助。然而前者可能遭遇美军航母战斗群上航空战机的截击,后者也受制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在数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寻找一艘航空母舰无异于大海捞针,仍然是很困难的。
所以航空母舰即使本身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目标,但由于距离方面的优势,它是相当难以发现的对手。要搜寻并发现航母需要一个强大的作战体系,拥有这种体系的国家少之又少。所以,航母的发展并不是十分注重隐身性能方面的设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高哦,这可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想想航母武器都能隐身了的话,未来祖国的有多强大先进啊!
答案是必然的,未来航母的设计必然会向隐身方面发展。水面作战舰艇向隐身化发展已经是目前世界海军潮流,比如现在的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大型补给舰、护卫舰,小到导弹艇基本上全部把隐身放在首位
不会的,航母太大了,用卫星就能够观测到,不像战斗机太小了,可以屏蔽雷达以及卫星
航母后尽力往隐身化发展,比如上层建筑内倾设计,烟囱降温处理,但是航母因为其特殊性,没法做到完全隐身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