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灭亡后,很多汉人誓死不剪辫子呢?

2024-12-30 07:20: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当清军入关时,曾向全国颁布了“剃发令”,强迫民众“剃发留辫”,引起了汉人的强烈对抗,酿成许多屠城血案,例如“江阴八十一日”、“扬州十日”等。有没有辫子,似乎成为了清朝满族的标志。按常理,这种屈辱性标志物,在清廷灭亡之际,在民国政府宣布“剪辫令”之后,自会马上被民众抛弃,成为历史。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事实上,清帝退位后,民国成立后,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仍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辫子。据说当时被“强迫”剪掉辫子的人,一边在吃饭一边还哭泣,临走时还要把剪掉的辫子带回去,这样做的是为了死后让亲人入殓时把辫子放在棺材里,这样叫做“整尸首”。那么为何当时的中国人不愿意剪掉辫子?

之所以当时的中国人不愿意剪掉辫子,是因为清朝统治二百多年,当时的民众早就不是清军刚入关时候的状态了,他们对清朝已经有了归属感,已经从心底里接受了清朝,觉得自己是清朝人。平心而论,清朝皇帝对老百姓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尤其康雍乾三朝统治的那一百多年,让老百姓彻底产生了归属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民众都能安居乐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清朝被推翻之后,对突然间的改变不适应造成的!和奴性无关!和亲满无关!百姓只要衣暖饭饱,有点小钱喝点小酒,再有钱让孩子上个私塾什么的,非常完美了!绝大多数没有民主、共和、自由之觉悟,不是奴性而是被动的生存方式已深入骨髓成为民族特质。不愿改变,不想改变才是真正的原因,而民国政府却依此为据判别是否忠清却也是不体民情,不思民愿,不察民心所致,非要强人所难,体现新政权的存在感。还把留辨之人冠以政治色彩加之区别,难免事与愿违,一种习惯被动的民族突然让其变为主动,一种春雨化物的行为改为急风暴雨的行为,难免出现反弹是可想而知的。民无民主之意识,而统治者更缺乏民主之意识,造成了推动铰辩的困境。这恐怕是最深层的原因。

所以最后清朝灭亡,人们都有一种惯性存在。

回答2:

当清朝灭亡后,很多汉人其实是不剪辫子的,主要是因为很多汉人不知道清朝是否真的灭亡了,如果自己剪了辫子,清朝复辟了,那自己怎么办,所以很多人选择观望。

回答3:

因为当时的清朝已经统治中原地区好几百年啦。他们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很多人是誓死不剪辫子的。

回答4:

所谓受过封建思想道德教育,所谓的正统教育让他们一度对外找问题,从不在自身找问题,不剪辫子说好听点是一种民族气节的表现,说难听点就是顽冥不化,迂回腐朽的代言。

回答5:

因为清朝灭亡以后,很多人由于习惯了已经留辫子,所以是死也不剪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