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以新兴资产阶级的各方面需要为基础,是资产阶级教育实践的肇始。就西欧各国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新人”。这种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身心和谐发展观,但又不仅仅是对它的简单恢复,而是植根和着眼于当时的社会需要。新兴资产阶级所要求的不再是具有出世思想的僧侣或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化、商业方面的积极活动家乃至冒险家。人文主义者顺应社会潮流而提出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相对于中世纪宗教性、封建性的教育,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人文主义教育家重视人文学科,强调学习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以人性和人际关系的学问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智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希腊和罗马的文学作品,中世纪的“七艺”经过人文主义者的改造成为传授人文之学的学科,并新增了历史和道德哲学的内容。自然科学也被纳入教学内容,但还不占主要地位。
人文主义者将宗教虔信与世俗道德相提并论,这虽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但较之中世纪已是很大的进步,意味着世俗道德与宗教道德已经受到同样的重视。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世俗道德品质如坚强、勇敢、克制、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反映了社会新兴阶层的要求,具有积极意义。
人文主义者把体育放到了重要地位,这与中世纪有根本不同。教会视人的肉体为“灵魂的监狱”,反对与蔑视体格的锻炼。而人文主义教育要求体魄健美,这不仅符合古希腊的教育观,而且适应了现实社会对“新人”的要求。
人文主义者强调环境的陶冶作用,主张建设优美的校舍;强调尊重儿童天性,教育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及其个别差异,反对体罚,反对压抑个性;崇尚自然,注重兴趣和启发诱导,提倡游戏教学和直观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