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安镇在县委统筹城乡发展“八大工程”的指导下,狠抓集镇建设,城镇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框架迅速拉开。镇容镇貌日新月异,2000年投资80万元,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室设计了泗安镇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投资120多万元对全镇公共卫生设施进行改造,新建和改造二类标准厕所4座;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振兴大道;投资7000多万元建造了四星级宾馆;投资50万元拓宽了318过境段;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工业区绿荫大道。
2005年投资1000万元兴建泗安大道,并与振兴大道交会;投资1500万元对镇中学进行改造;投资2000万元搬迁镇中心小学。三年来共新建房屋12多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5万多平方米,许多居民迁入新居。泗安镇现今新房成排,花木成行。环境整洁,社会次序良好。
与此同时,加大了城市管理的投入和工作力度,成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建立了15人组成的城管中队,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从2002年起,每年创建上台阶,先后取得了市级卫生镇、市级文明镇和省级卫生镇等称号,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旧貌。
2002年被命名为湖州市卫生城镇,2003年被命名为湖州市文明城镇,
2004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卫生城镇。 投入120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对城镇新区进行城市设计,1.4平方公里一次性规划。按照打造生态城镇,省际边界经济强镇和商贸重镇的要求,主要以服务配套功能为主,包括了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区域商贸中心、医疗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等。整个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原则,兼顾高效、协调、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规划的指导下,注重基础先行,加大对城市道路框架的投入,先后建成振兴大道、绿荫大道、兴业大道等主干道,启动泗安大道等骨干道路网架建设,对富民路实行了大面积拆迁改造,加大对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投入。三年中,投入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500万元,城镇框架由0.83平方公里迅速拉大到3.5平方公里,,建成区新增1.57平方公里。 高品位的设计,吸引了众多开发小城镇的资金投向泗安。镇党委政府坚持市场主导按规操作,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开发城镇新区。通过商贸用地进入市场化运作,使土地出让价格由7-8万元/亩一路升至26-30万元/亩,引进了总投资9000万元的四星级标准的惠亭大酒店、投资2000万元的商业步行街、总开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恒兴房产、以及开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东兴房产等项目落户新区,并已全面进入建设期,三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建筑面积5.1平方米,投入商业开发资金近1亿元。
政府在运作城市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近2000万元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在注重抓城镇设施配套改善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三年来,共投入资金3500万元,新建农村康庄工程75公里,改造和新建桥梁10座,9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了城乡公交班车;开展了全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整治率达95%以上,农村饮用水清洁率达98%;
对30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整改,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在建5家;实施了18个村近10万亩土地整理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防洪防旱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村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加大对广播电视的投入力度,全镇有线电视通村率100%,入户率达91.2%。 在注重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拆违工作;建立了城管中队,着力解决违章搭建、占道经营和车辆秩序等影响市容市貌的不良行为;
充实环卫队伍,建立了17小时保洁制,彻底改变垃圾成堆的现象。通过镇村联动,以创建文明(卫生)镇为总抓手,不断规范广大居民的行为,提升文明素质,城镇面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命名为市级卫生镇、市级文明镇和省级卫生镇,有2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村,2个村争创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