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稍有不顺心的时候就大哭大闹,乱发脾气,让家长很是头疼,那么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1、疼爱不溺爱 很多家庭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意念,稍有不顺心的地方就大发脾气,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家长和爷爷奶奶的责任,对孩子要疼爱而不是溺爱,溺爱的结果不但让自己痛心,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 练习毛笔字,修心养性 不要以为修心养性是大人才能做的,从娃娃抓起更是对孩子的负责,如果你家的孩子脾气很暴躁,那建议你给孩子报个毛笔字班吧,让孩子从小就开始练字,磨练他的心性。
3 爬山 可能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讲,爬山也是一件相当耗费体力的运动,但是还是建议家长可以在草长莺飞的天气里带着孩子去爬爬矮山坡,锻炼一下孩子的意志力,对克制孩子的暴躁脾气也是有一定益处的。
4 下围棋等智力项目 脾气暴躁的孩子一般会对需要长时间静坐的运动项目或者事情产生厌倦情绪,早点为孩子报个围棋班吧,相信对他的智力开发也会有好处的。
5 言传身教最重要 孩子的娇惯要不得,那么就对父母和老人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平时在有孩子在场的情景下,请自己多注意言行举止,让孩子耳濡目染慢慢改变。
6 请老师多配合 一般孩子到了三岁就会被送去幼儿园,在家的时间会骤然减少,那么家长就要跟学校的老师多沟通交流,注意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要像性格温顺的小朋友多学习,感染他的脾气性格。
当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
第一: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
第二:紧紧拖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自毁或毁物。
待孩子发过脾气之后,应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后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应主动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理,无理寸步难行。
最后要告诫家长:对脾气大的孩子,父母的教育的口径必须一致,教育务必坚持。
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小孩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小孩脾气暴躁是后天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爱是造成脾气暴躁的重要原因。如果家长对小孩一味地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小孩脾气越来越暴躁。假如家长对小孩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小孩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因此家长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不要在小孩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断然拒绝,特别是当小孩一提出要求,没等讲完家长就马上给予否定,这样会使小孩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会影响他认识水平的提高,以致形成“反正家长也不同意”的想法。
矫正的方法:1.首先家长应找一找小孩好发脾气的原因,是小孩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是小孩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2.家长检查一下大人对小孩的态度是否一致,特别是当小孩发脾气时,周围的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让小孩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小孩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小孩爱发脾气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3.家长平时要多与小孩沟通,了解小孩的需要,关注小孩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小孩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就比较能体会小孩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小孩发怒的情绪的。4.千万不要认为“小孩好发脾气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小孩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小孩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小孩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小孩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加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5.注意培养小孩广泛的兴趣和做事的灵活性。小孩的能力发展有“关键期”,学习绘画宜在3—4岁;学习音乐宜在5—7岁之间。因此,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也不宜过晚。小孩的兴趣特别容易转移,不要只根据家长的意见来决定,而应当听听专业人员和小孩本人的意见。6.培养小孩做事的灵活性。当小孩玩玩具、吃饭或穿衣服时都不要只“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任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小孩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小孩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脾气暴躁是性格问题,不是道德问题,所以,首先提醒你的孩子不要为此过于自责。所谓脾气暴躁,是指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甚至会大打出手。小孩脾气暴躁大致有以下几种成因,在这里列举出来,供你对照。一、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顾,使孩子养成了别人就应该依从自己的心理。一旦不依从,从心理上便无法自控。二、父母平时不在身边,短暂的相聚恨不得给孩子所有的补偿,即使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也盲目地满足。因此,当孩子的欲望没能满足时,常常大发脾气。三、孩子平时受到过分的宠爱,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当他遇到批评或相反的意见时,便无法忍受。四、有些孩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大发脾气、大哭大闹后家长就屈服了,从此,他就发现发脾气的妙用,把发脾气作为要挟父母的手段。五、由于父母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经常使孩子莫名其妙地受责骂,或父母许诺了的事情又言而无信,孩子无法理解,长时间的心情压抑或不满,会让孩子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你想克服自己的暴脾气,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心理自我暗示训练,当自己想发脾气时就马上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发脾气呢?我发脾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平静地告诉别人不是更好吗?要想改掉自己的暴脾气,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鼓励自己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当自己正当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应耐心听取别人的解释,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二、当同学、伙伴出现不符合行为规范的言行时,要耐心劝说和制止,如果无效,不要发火,可向老师或其家长如实反映情况。三、平时应注意和别人的情感交流
孩子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爱哭、暴躁,还喜欢摔东西。大多数家长或者老人会纵容孩子的坏脾气,但是家长这样做,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性格,那么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呢?
正确的引导教育!
宝宝在两岁之后,自我意识会有很大的发展,他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主张。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主张强行压制,孩子就可能要“坚持己见”,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变犟了,不听话了。其实孩子犟不犟,与父母的态度关系很大,父母如果总是要摆出绝对权威,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自主权”,孩子就会心生不服。因此,要学会尊重孩子,听听孩子的想法,加以肯定或诱导,这对孩子性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应该注意,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父母对他的评价有关,有些父母在孩子闹了一两次后,就对人说,这孩子,特别犟!他呀,怪脾气,跟他爸(妈)似的。孩子就会想,我是一个犟孩子,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我当然也是这样。
将自己划入犟的行列之中。如果我们说,这孩子性格好,从来不胡闹,孩子也会自己约束自己“不胡闹”的。角色定位作用,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很大,所以,对孩子要多说赞扬的话,每个孩子都特别看重父母的肯定。
好脾气的小宝宝应该是不固执的,但也不是没主见的。让宝宝“发表意见”,认真听宝宝的想法并加以实施,孩子就会有主见。
好脾气,应表现在能与人友好相处上。在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中,如果发生争执,父母要注意不能过分偏袒自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学会协调、学会谦让,也学会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孩子在哭,另一个女孩在哄他,旁边站了几个小朋友。我过去问了一下,得知那孩子之所以哭,是因为别的孩子不同她玩了。而那个哄她的孩子平时跟她最好,所以看到她哭就哄她。这说明,孩子们已经自己解决了问题。但正在这时候,那位哭的女孩的母亲来了,质问道:“谁弄哭静静了?”有孩子说:“王珊不跟她玩了,她就哭了。”那位母亲转而对着哄她孩子的小姑娘斥道:“你为什么不同她玩?我们还不同你玩呐!”说着拉着孩子就走了。她身后留下几个撇嘴的孩子。我知道,在短期内,她的孩子不大可能加入小朋友的游戏中,也不大可能获得孩子们的友谊了。所以说,让孩子成为一个好脾气的小宝宝,父母首先要大度、开朗、温和,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2岁的孩子处于第一逆反期:
暴躁行为一:喜欢打人
心理分析: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阶段,通常在两岁左右开始出现。但是,虽然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却不能忽视他们在这种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和侵略性。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并且帮助他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当处理:为了当即制止他的打人行为,我经常对他说:“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我们现在就走,不让你在这儿玩了!”但是后来我发现,类似的话就相当于告诉他下一次遇上麻烦的时候还是可以这样做。因为在孩子听来,我好像再说:“继续吧,直到你被妈妈带走为止”,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更好的处理办法:首先,决不让孩子逃脱打人应该受到的惩罚。当他打小伙伴或者是打我的时候,我马上就把他拉开,并且告诉他:“不许打人!打人很疼!”然后重申关于不许打人的规则,并且带他离开当时的情境。比如说,如果我们会马上离开活动场,或者把孩子从这个房间领进另一个房间——也许是走廊。重要的是,打人的事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如果他是为了争抢一个玩具而打小朋友,我就会把那个玩具还给对方。让孩子明白,打人并不能实现目的。如果他希望玩小朋友的玩具的话,最好通过平和的表达方式。
暴躁行为二:哭哭啼啼
心理分析:孩子之所以哭哭啼啼,因为这一招确实奏效。因为每个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啼哭很紧张,所以孩子也就越发善于使用这个独门武器——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通过啼哭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当处理:当孩子以普通的音量、平和的方式表示意愿的时候,如果我当时很忙、很累,或者必须处理其他更着急的事情,我通常就当听不见或者索性拒绝他。但是那样做的后果,基本都是他接下来的大声啼哭。于是,我只能暂停所有的事情,去看看他到底怎么了。
更好的处理办法:简单地告诉你的孩子:“我不听哭声。如果你好好说话,我可以考虑满足你的要求。”我这样说,也会真的按照自己说的,好好去听孩子的需求,然后再好好考虑一下同意或者拒绝他的理由。如果确实应该拒绝,我还会简要地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既能让他明白原因,也让他感觉到大人没有应付他。那样,虽然他还是会不高兴,但是至少不会再啼哭了。
暴躁行为三:发脾气
心理分析:两三岁的小孩子很难用语言表达他们的不满,所以当他们感觉到愤怒、恐惧或者有什么令他不满意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愤怒、喊叫或者其他的过激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等到再长大一些,到了四五岁,孩子们就通常是有所图谋地使用发脾气这个手段了,当他们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发脾气是表达不满的最淋漓尽致的方式。当然,在孩子累或饿到极点的时候,他们也会借题发挥地闹一闹。
不当处理:每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经常一下子就被孩子激怒。于是我可能会回馈给他同样的喊叫、推搡,甚至把他夹在胳膊下面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几巴掌。现在看来,越到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候,我的反应越应该相反——尽最大可能保持平静和常态。因为事实是如果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也跟着大声吼叫,等于就是在手把手地教给他这种不好的行为。所以到了后来,我基本能够要求自己发现情绪有些失控的时候,就让自己深呼吸,默默数数,要求自己冷静下来。
更好的处理办法:当孩子死活不愿意做某件事,或者是因为被我拒绝而显得十分沮丧的时候,我总是尝试着带上一些感情跟他说话。比如说他因为我不允许他在饭前吃曲奇而暴跳如雷的时候,我会耐心等待他安静下来,然后温和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特别想吃,也知道你现在很不高兴。但是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我曾经说过,饭前半小时之内不可以吃点心。其实妈妈已经在饭后准备了好吃的蛋挞,如果你好好吃饭的话,到时候就能多吃一个。”我发现,这是一种能够控制情绪的说话方式,表达了我的意思,又带着对他的充分尊重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