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对国家有哪些要求?

2025-01-24 16:25: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在当代中国,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对国家的要求主要有:
1、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档案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保护。
3、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

回答2: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做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新期待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人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阵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不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现以榆林市清涧县的文化建设现状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新期待为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到,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目前该县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品种上还是内容上,都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一、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原因

  1、 文化活动匮乏,形式单一

  由于清涧地处陕北,属于偏远落后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受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接受新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当前,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主要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打麻将、拉家常等等,这些活动根本无法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反而助长了一些地方赌博盛行。过去熟人见面,相互问“吃饭没有”?现在变成了“手气如何”?

  2、 文化建设资源不足,投入少

  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在该县比较突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薄弱,财政收入低,经济实力不强,导致基础文化设施薄弱,文化事业资金短缺。虽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但由于资金问题,文化馆、图书馆等基础设施陈旧,文艺活动很难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

  3、 思想不解放,观念不到位

  目前,影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观念的束缚,个别干部脑子里存在着经济建设压倒一切的思想。近年来,不少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对文化建设的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投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到位,没有把文化建设当做一项产业去培育。

  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1、有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物质生活的改善,不仅给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也激发起他们新的文化欲望。在城市,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需要文化娱乐来调节身心。群众反映,经常打麻将,其实是生活太空虚,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有层次更多、更加有效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也不会有多少人去选择打麻将。

  2、有条件多种渠道接受新文化新信息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广大农民在“求富裕”、“求健康”后,已经开始“求文明”、“求文化”。如今,电视已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电影、广播等其他媒介却纷纷在农村销声匿迹,但有线电视还没有普及到农村,因此农民接受新文化新信息量少。老百姓希望政府加大有线电视的普及力度,把在农村很管用的广播恢复发展起来,改变电视一枝独秀的局面,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

  3、政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

  在清涧的农村,农民地里劳作完,除了赌博几乎没有其它娱乐活动。乡村级体育组织几近空白,有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虽轰轰烈烈,毕竟次数太少,虽然热闹几天,给老百姓恶补几天文化大餐,但这种“作秀”给基层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老百姓们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参与度和活动的辐射面,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从而促进了农村健康文化的发展。

  三、解决人民群众新要求和新期待的措施

  1、 建立健全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自始至终都是文化活动的主体,能在自娱自乐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政府可采取项目补、部门帮、集体筹等措施,多种形式融资,建设几个大的文体休闲广场、图书馆、基层文化站(室)等基础设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健康的文娱活动,实施体育健身工程,举办各类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老少一起学习、一起娱乐,有利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清涧县正在筹划修建两个新广场,以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水平为目标,将为丰富市民的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

 2、发挥村党组织、团、妇等组织的作用,不断弘扬社会新风尚。

  切切实实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可依托各类组织、活动阵地,利用节庆日、冬闲时节,以节庆文化、地方民间文化等为主要形式,在农村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图书借阅、书画艺术等活动,使广大农民在先进文化的氛围中进一步陶冶情操,寓教于乐,提高道德素养。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用健康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才能使农民朋友闲聊有去处、娱乐有场所、精神有追求。清涧县的基层文化站已基本得到了普及,发挥着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

  3、充分调动群众自办文化的积极性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群众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调动民间艺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活动搞起来,发展“一地一品”、“一乡一样”、“一户一种”的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农村民间文化,挖掘农民艺术家,为他们建构传播的平台。在清涧,就有一些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晚上在广场、田间地头拉二胡,唱清涧道情,这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为前来观看的群众带来了快乐,得到了精神放松。

  4、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战略

  清涧县地处黄河流域,文化积淀深厚,是伟大诗篇《沁园春.雪》的诞生地,又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故里。结合本地实际,贴近群众生活习俗和当地风土人情,挖掘和整合资源,创造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加大对农村优秀民间艺术团队的支持和资助力度,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打造农畜产品、旅游、生态和饮食等文化产业项目,让充满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发扬光大。目前,该县打造的红色旅游基地、笔架山生态观光园都将开启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5、“统筹发展”和“长效机制”协调推进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在建设中,把握住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支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的文化队伍,为文化建设提供后备力量。近年来,该县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无论是活动的规模和组织水平都达到了新水平,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及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利用各种节假日举办的文艺晚会,群众性文体比赛,如各类歌咏比赛、乒乓球赛、春节秧歌汇演、民歌道情大奖赛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人民群众发挥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面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面对人民民群众在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中的新期待,笔者相信,在十七大精神的光辉指引下,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一定会呈现,将会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