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也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每次看着孩子那委屈的眼神,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跟自己说,下次一定要控制住脾气,不能再轻易的去吼他。小孩子心里其实很敏感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去说教,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棍棒下面出孝子。新生代的孩子因为 社会 原因,都比较敏感。
教育孩子看似小事,其实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之前都不懂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后来偶尔看到朋友圈发的一堂课程,我点进去试听了下,感觉很受益,这是一名10岁孩子以他亲身经历讲述的课程,从中我学会了很多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后来我也不再对孩子发脾气,而是采用课程里的方法,很受益。
控制不信跟孩子发脾气,事后又很后悔,这大概是困扰每个妈妈的难题。
特别是孩子放假在家之后,感觉我一天要多说多少话,每天连说带吵,不是一般的累,虽然一再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发脾气,但当一次不听两次不听,再不发脾气真的就是圣人了。
所以,我觉得对自己跟孩子发脾气要理性看待,有时候也没必要过分自责:
首先,人不是神,都会有情绪,做为妈妈更是如此。 特别是一个人照顾孩子时,面对孩子的不配合或者胡闹,发脾气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是理解的。
其次,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就是孩子本身没有错,正常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发脾气,但这会正好有别的事情影响,使自己心情不好,不分黑白吼孩子一顿,这是需要改正的,其实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别人,迁怒于人都是要不得的。
最后,就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坏脾气,轻易不要发火。 对我们女人来说,生气发火是最影响 健康 的。每当想生气发脾气的时候,深呼吸,平静一下,恢复理性,效果还是有的。
人生是一声修行,养孩子是修行中的修行,放平心态,就是母慈子孝的温馨。
碰到事情了,有时候自己确实也控制不住脾气,尤其是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前不久,大儿子凯凯在美国的一堂自控力的课,给了我深刻地启发。
在课堂上,老师用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让小朋友直观地明白,什么是他们能控制的东西,什么是他们不能控制。圆圈由内圈和外圈构成,内圈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东西(自我可以控制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情绪;而外圈的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比如,他人的想法,他人的行为,他人的情绪。
在我们心目中,孩子是我们生命的部分,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但是他仍然是独立的个体,外在于我们生命本身的,是不受我们控制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孩子是我们生命之外的独立个体,我们首先得先放下对孩子原先的预期期望,明白孩子的表现,他的智力发展水平,他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等,其实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然而,放下预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要妈妈们转回来考虑什么是自己能做的,自己能控制的,还是那句话——拼娃不如拼自己。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跟孩子发脾气,事后又后悔?
这是自己的情绪不稳定导致的,事后又后悔这说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想改正,这是很不错的方向!
我们来分析一下,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吧!
1、认知观念不同
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思维和认知观念的差异,然而每个人的性格脾气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差异会引发比较暴躁的情绪发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生气!”
比如:看到孩子写作业慢慢吞吞,心不在焉而非常着急,这就非常容易引发暴躁的情绪,导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想这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吧!
如果同样的问题,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寻找孩子进步的一面,并且提出表扬,效果会截然不同。
比如:“孩子,我看到你今天写的作业比昨天工整了很多,这是你的进步,看到你的努力妈妈非常高兴!只是如果能够写的快一点的话,一定会更优秀!妈妈相信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认知观念的不同,是导致爱发脾气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多发现事情中美好的一面,并且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同时多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眼界。
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感觉自己快要发火的时候,先要冷静思考,深呼吸三分钟,或者多想一下可以另自己高兴的事,然后再来处理。对待事情要分清主次,哪类的事是重要的,哪类的是次要的,比如:孩子不小心摔了个碗,是出于不小心造成的,那就属于小事不应该发泄情绪,而是应该父母关怀一下,“受伤了吗?注意安全,以后要注意喔!……”
这样孩子也会感到很暖心,感觉到自己在妈妈心里的重要位置。
然而如果是比较大一点的原则性错误呢,比如:不尊敬长辈,偷东西,撒谎……等等比较严重的原则性错误,就应该适当的给予惩罚,但这个惩罚不是发泄情绪。
惩罚一定要在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进行,为孩子维护好尊严,同时还要把握好尺度,既能让孩子产生敬畏之心,还不能伤害到孩子。
事后一定要跟孩子深度沟通,用爱的方式跟孩子坦诚沟通,并讲明这种错误的重要性!
惩罚错误而不是发泄情绪。学会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评判问题,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有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