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时代的创作
旧石器时代的雕塑至今尚未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雕塑作品开始出现,但大多是陶塑,表现的是妇女和女孩的形象。在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后洼新时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6000年前的40多件陶塑,造型多是动物形、植物形、人形或人兽合一形,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最丰富的陶塑。
在辽西牛河梁,考古人员发现了5000年前的女神庙遗址,里面有完整的女神头部雕像,以及许多女娲雕像块,跟真人大小差不多。最具特色的是仰韶文化时期的青少年女子的陶塑人像或头像。如陕西华县柳枝镇出土的一件泥塑人面,女孩的特征很明显,双目呈桃叶形,外眼角向上翘,菱形的嘴显得纯朴稚气。辽东后洼遗址中的动物雕刻有龙、虎、猪、狗、鸡等生动造型,刻画入微,给人以朴拙而饶有生趣之感。
2.装饰之美——夏商周时期的雕刻艺术
到了夏朝时,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雕刻也逐渐成为装饰的重要手段。夏禹时在鼎上铸上纹饰,上有山川鸟兽。殷商时的雕塑已具有相当水平,大量的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绝妙的艺术佳作。许多青铜器的造型是雕塑的精品,如商代的鸟纹牺尊、四羊方尊。商代晚期的雕塑在对人像的塑造上已有相当水平,湖南宁乡出土的人面方鼎,在鼎的四面外壁上浮雕着四个男性头像,神态威严,表明这时的工匠已具备良好的造型能力。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三星堆商代大祭祀坑中,发掘出了数十件青铜人像、人头像和面具。造像与真人大小相近,十余件青铜头像的帽盔、发型、面目、神态各不相同,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塑造出一种静穆感和神秘感。其中青铜连座人像高1.7米,头戴高冠,身微前倾,胳膊平抬,手作握物状。这些青铜雕塑表明,当时的雕塑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除青铜工艺上的铸刻外,牙、玉、骨、石雕都有新的创作。郑州商代遗址中发现不少陶塑,有人像和羊、兔、鱼、龟等。刻玉在商代、周代有大量作品,人物龟虫应有尽有。殷墟出土的乐器虎纹大石磐,正面用流畅的复线精刻卧虎一只,周围加以图案纹饰,极其精美。
到了周朝,雕刻艺术更加繁荣,《周礼》上记载当时已有八种雕刻的材质,即象、玉、石、土、木、金、草、羽等,其中以玉尤为重要,并设玉府之职,专司刻镂服玉、佩玉、含玉、玉敦、六瑞、六器。铜器的雕刻在当时亦有很大发展,大多用于礼器的铸造。周代的石刻传于今日的有石鼓10个。石鼓高约3尺,是用原来的大块圆石略加镌凿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