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西域是指中国西部的疆域,就是现在的新疆。
在西汉王朝,有一个在我国北方草原活动的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匈奴。在当时匈奴对整个北方地区及西域实行统一管辖,却无意中为形成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创造了条件。汉武帝刘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扫除来自匈奴的威胁,准备联合西域地区以彻底打败匈奴。为此,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不辱使命,两次出使帮助中原地区加深了对西域的了解,加强了西域和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关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最终汉朝打败了匈奴统一西域,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从此后西域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的出现,极大的带动了西域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传播的加深,西域的各项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手工业、毛纺织业、陶器制造、玉石加工技术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经历过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清朝对西域的统一局面进一步加强。在乾隆二十四年,西域改为“新疆”,表示了故土新归的含义。
从汉朝统一西域到清朝统治新疆,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在清朝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国力衰退,已是穷途末路。沙皇俄国等国垂涎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开始蚕食和侵占我国领土,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一面派军队驻守新疆,粉碎侵略阴谋,一面派使臣与沙俄进行艰苦谈判,几经周折之后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以中国对沙俄进行赔款、俄国商人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新疆设领事等为代价,换来了沙俄军队从伊犁撤兵。
新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两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新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是中国版图上一块美丽而又富饶、民族风情丰富多彩的好地方。新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佛教在这里兴盛了上千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佛教石窟遗址。最著名的千佛洞遗址不仅为研究和了解古代宗教、历史、绘画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成为旅游者向往的观光景点 。
①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新疆以西的中亚的一部分。
②汉朝时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比较著名的有楼兰(鄯善)、小宛、精绝、于阗、大宛、龟兹(今库车县)、危须。三十六国中,一部分是游牧部落,另一部分是城郭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