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有什么症状?

2024-12-21 10:33:5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回答2:

肺气虚 Deficiency of Lung Qi 肺气虚损不足,临床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多见于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 《内经》论述了肺气虚的病因病机。隋代《诸病源候论》 阐述了汗出病候与肺气虚损,卫阳不固的关系。宋代杨仁斋(即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认为肺气虚进一步发展即为肺阳虚证。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肺气虚的主要症状是虚喘。清代《医学心悟》指出肺气虚有因“脾虚不能生肺”而成者。 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由于肺主诸气而司呼吸与声音,有输布精微至全身,通调水道的作用。因而病理上,肺气不足,一则胸中宗气亏少,呼吸失司;二则卫气不足,卫外不固,易被外邪所袭;三是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脏腑周身失养。所以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②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脾气虚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③除上述肺经症状与全身表现外,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肺气虚又可发展为肺阳虚,前述症状更加严重,且有背寒怕冷,反复感冒等阳虚表现。如肺气虚与脾虚或肾虚同时存在,可出现浮肿,小便不利。 肺气虚的治疗以补益肺气为主。肺虚咳喘可用补肺汤或人参胡桃汤;肺卫不足易感外邪可用玉屏风散;合并肺阳虚者可用保元汤。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的功能衰弱。 病发原因: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乎素体弱,肺气不足,或因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所致。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或慢性肺系疾患之中,属虚证。 (一)主症: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 (二)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更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或胱白,神疲体倦,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三)证情分析:肺气亏损,宗气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耗气,而喘息更甚;肺气不足,水液失于正常输布,聚而成为清稀痰液,气虚不能运血上荣,故面色淡白或咣白。气虚则神疲乏力,声音低怯,肺气虚,卫外失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均为气虚之证。 (四)本证的发展与影响: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复受外邪侵袭,则可致气虚外感之证。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可成心肺气虚证。肺气根于肾,肺虚日久,影响及肾,则成肾不纳气之证。 (五)本证与相关证候的鉴别: (1)本证与脾气虚证的鉴别:本证与脾气虚证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本证与心气虚证的鉴别: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若临床既有肺气虚弱证,又有心气不足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心肺气虚证。 (六)辨证要点:1.必须见有肺脏功能衰减之表现,如咳嗽无力,短气;2.必须具有一般气虚之证,3.多见于肺脏疾患之后期及肺系慢性疾患之中。 对肺气虚患者,宜常食红枣糯米粥、瘦肉鸡汁、禽蛋、猪肺等以补肺气,同时注意培土以生津 ,可选食莲子、芡实、山药、黄豆、鲜河鱼等以健脾益胃;对痰湿不盛者,可试用石榴、涩柿、银杏等收敛肺气,但不可多用。 肺气虚是指肺气衰弱的状态,可以由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引起。从临床医疗看,大多数肺气虚的人患有气喘、咳嗽、咯痰、自汗等肺部疾病,如老慢支、哮喘等;也有一部分人仅仅是肺功能减退,呈亚健康状态,出现畏寒畏热、易伤风感冒、尤畏寒冷等症状,都与肺气虚有关。 肺气虚的表现 肺气虚多见五种表现:(1)多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2)使人体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感染外邪,易于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证;(3)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4)常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5)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现尿频数,余沥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