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程 荸荠(马蹄)种植技术 如何种植 优质

2024-12-12 13:10: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马蹄,原产于印度。是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们吃的是那呈扁圆形的地下茎。我国是盛产马蹄的地方,以我国南部的桂林市平乐县荔浦县马蹄质量最好。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也可以做成马蹄粉,马蹄粉则用来做马蹄糕。马蹄作用价值甚大,能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作用。,加工成马蹄罐头口味更好。
栽培技术:马蹄适宜无霜期生长,全生长期刊10~240天。马蹄的栽植时期较机动,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种育苗,但以早栽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间发生分蘖和分株,入秋以后结荠。一般小满至芒种栽植的称“早水马蹄”,立冬前后采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称“伏水马蹄”,冬至前后采收;立秋前后栽植的称“晚水马蹄”,采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无霜期长,可以适当迟栽,但最迟应在处暑栽植。马蹄不宜连作,连作则球茎不易膨大,病害较多,产量低。一般需实行2~3年的轮作。其茬口搭配举例如下:1.马蹄与水稻2.马蹄与茭白3.马蹄与席草整地施肥5月中下旬,大田进行耕耙,一般2~3次,使田土成泥糊状。最后一次耕地时,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猪厩肥或草塘泥1250~2000千克和腐熟人粪尿1000~2000千克。早水马蹄因生长期长,以施有机肥为主,如以人粪尿作基肥时,施肥量不宜太多,以免植株徒长,引起病害。晚水马蹄生长期短,要争取在短期内分株发棵,施肥量宜酌量增加,应以速效肥为主,具体施肥量则与前茬作物种类、气温高低和土壤肥瘠不同而有差异。品种选择生产者可根据用途和栽培目的选择适合的品种栽培。生食鲜销宜选用桂林马蹄、孝感马蹄等球茎个大,味甜的品种;加工制淀粉宜选用高邮马蹄、水马蹄等球茎含淀粉量高的品种;制罐头品种要求球形整齐,平脐,出肉率高,削皮无黄衣,又耐贮藏的余杭马蹄、苏荠。培育壮苗马蹄无论采用分株繁殖,还是球茎繁殖都采用先育苗后移栽,因此,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的基础。为培育壮苗,首先应严格做好选种工作,一般在上一年马蹄生长后期,选择群体生长整齐、无倒伏、无病虫危害的丰产田块作为留种田,这称为初选;马蹄收获时,选外形圆整,具有该品种特性,顶芽粗壮,无破损,无裂缝,充分成熟,个体中等的球茎冬贮,这称为复选;育苗前功尽弃剔除带病的马蹄,选出球茎饱满,表皮光滑,皮色一致,球茎较大,顶芽和侧芽键全,芽头粗壮、无伤口和腐烂的球茎催芽,这称为决选。为了防止种苗带病,在催芽前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8~12小时,取出沥干后进行催芽。催芽方法是:早水马蹄在4月上旬开始育苗,因当时外界气温较低,应在室内或塑料薄膜棚内进行,用窝席围成一圈,内铺湿稻草,将荠朝上,排列在稻草上,叠放3~4层,上盖水草一层。每天浇水保持湿度,10~15天后,开始冒青,芽长到1。5厘米时,除去覆盖草,继续浇水保持湿润。20天以后,叶状茎开始生长,并有3~4个侧芽同时萌发时,即为催芽结束。早水马蹄用分株繁殖时,为了促进马蹄栽后早发棵,早分蘖,早封行,达到早熟高产,通常采用催芽后田间假植促苗的办法,促进根系粗状发达。其方法是将催芽后的球茎移植于马蹄秧田内,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栽入种球一个,以将短缩茎上发根处连同种荠一并插入土为宜。栽后保持浅水。如果此外界气温较低,可在秧田设置塑料拱棚内假植。假植后约40天左右,单株分蘖数增加,根系发达,具有分株3~4丛,即可起苗定植到大田。起苗时将全株挖出,并将母株与分株苗分开,选用株高15~20厘米,带有3~5个根叶状茎的分株苗或分蘖苗栽植,注意剔除病菌、瘦弱苗。种植伏水马蹄的秧苗,可在早水马蹄栽植时,分苗移栽扩大繁殖,或延到5月上旬后排种育苗,这时气温比较高,可不必催芽。晚水马蹄常在早稻收割后栽植,一般都用球茎繁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这时育苗应掌握的关键:一是作好种荠处理。由于种球贮藏时间长,特别是在5~6月份较高温下贮藏,球茎容易干瘪或萌芽,在育苗前应预先进行种荠处理。其方法是除去顶芽,促其侧芽萌发,并将种荠置水中浸种1~2天,让其吸收,再放在25%我菌灵500倍液中浸种8小时,取出、沥干后进行催芽。二是遮阴育苗。由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需搭设阴棚或用小拱棚遮阴网覆盖育苗。其作法是:先在排种田块上浇1厘米厚的河泥,露出芽尖,上面覆盖稻草或遮阴网,保持土壤湿润。因为晚水马蹄都采用球茎繁殖,无需假植。种荠排列的球茎距约3厘米。白天遮阴,晚上揭去覆盖物,当苗高10~15厘米时,应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以利秧苗稳健生长。三是选好苗。当苗高20~25厘米,具有5~6根叶茎时,便可以起苗栽植。在起苗时应选好苗,秧苗不宜过大。否则栽植后不易成活;如果球茎已腐烂,为带菌秧苗应弃去;叶状茎细小,簇生的秧苗,俗称“雄马蹄”,也应该剔除。马蹄的用种量,种植早水马蹄每亩需种荠15~20千克,而晚水马蹄由于生长期短,栽植密度大,又是直接用球茎繁殖的,种荠又经过长期贮藏后有部分损失,故每亩留种量应较大,需种荠70~90千克。栽植栽植日期,长江流域早水马蹄在6月下旬以前栽植,伏水马蹄在7月栽植,晚水马蹄在7月下旬至8月初栽植,华南地区气候暖和,栽植时期可以略为推迟,但最迟不能过处暑即8月下旬,原则上越早越好。栽植前,要选拔秧苗。早水马蹄在苗床育苗时间长,秧苗已有许多分蘖和分株,这种秧苗将母株连同分株一并挖出,再将母株上的分蘖和分株一一分开,将根系理齐,然后栽插,栽入泥中12~15厘米为宜;田肥,淤泥层厚,生长期长的可适当栽深,反之可浅栽。栽植时如苗过高,应割去梢头,留叶茎状高30~40厘米,以免栽后被风吹折。晚水马蹄拔秧时,将秧苗连球茎一起小心挖出,洗去泥水即右栽植。带球茎的秧苗,栽植深度以球茎入土10厘米左右为宜。栽植过浅,则分株发生多,结球茎少;过深则发棵慢,结球茎深,不易挖取。栽植密度,应根据栽植时期、土壤肥力而定。地方肥,植株棵大,如早水马蹄可以稀植些,一般行距63~66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亩栽3000穴左右,每穴1株;伏水马蹄一般行距46厘米,株距33厘米,每亩栽4000穴左右;晚水马蹄,因栽植较晚,需加大密度,每亩栽5000~6000穴。田间管理马蹄的田间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追肥和灌水等。马蹄从栽植到球茎形成,可发生3~4次分株,田间管理的重点是第1~2次分株期间进行。做到前期促早发,中期保稳长,后期不早衰,这是马蹄高产的重要措施。1.中耕除草 马蹄从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3次。早栽的,分株次数多,一般可发生4~5次,迟栽的亦3~4次,而中耕除草应在第一二次分株期间进行。马蹄栽植后8~10天开始发棵,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同时查苗、补苗。中耕的方法应以马蹄苗为中心,向四周推泥,疏松土层,使其平整,并将杂草埋入土中。在中耕时,发现非虫伤的叶状茎发黄,表明下面种荠已腐烂,应及时挖去种球茎,以利生长新根。为了促进马蹄苗的均衡生长,发现种荠外露时,幼苗呈现盆状生长,表明栽种过浅,应用手将种荠稍压一下;而对种荠下沉,栽种过深的马蹄苗,必须用手伸入土中,轻轻地将幼苗向上挑一挑,使分蘖节不到淹没过深。尔后,间隔10天左右再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弄碎泥块,拔除杂草。但这时植株生长旺盛,不能平脚踏入泥地,而应用脚尖穿入土中,以免踩断匍匐茎和根系而损伤球茎。到马蹄分蘖、分株的后期,如植株生长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可结合除草,拔去一部分弱苗。到马蹄苗封行后,不再下田,以免折断叶茎状和踩断地下匍匐茎。2.追肥 据王槐英等人研究。苏荠叶茎状中氮、磷、钾的含量变化,地上株各生育期有明显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苏荠在生长发育前期即母株丛形成时植株体内含氮量较高,7~8月份分蘖分株盛期含量较低,其中以7月上旬分蘖盛期与8月下旬球茎型匍匐茎抽生盛期含量最低,9月上旬以后又逐步上升。说明叶状茎的分蘖分株及抽生匍匐茎需要大量的氮元素营养,球茎形成期需氮元素营养较少。磷元素在马蹄植株生育期表现低—高—低的过程,7月上旬最低,然后上升,到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最高,往后又逐渐降低。这说明分蘖,抽生匍匐茎及结荠需较多的磷元素营养。钾元素在植物体内各个生长时期均明显高于氮、磷变化过程与磷相似,7月下旬出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一直到成熟期。这说明马蹄的生长中后期需要大量的钾元素营养。此外,钾对球茎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转,对淀粉积累及球茎形成层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马蹄的施肥应根据马蹄生育特性及对氮、磷、钾的吸收特性,生产上多采用重基肥,轻追肥,施好结荠肥,氮、磷、钾并重,前氮后钾的原则。其具体方法是:早水马蹄以施有机肥为主,并每亩配施20~30千克磷酸钙,追肥宜少。在生长前期如果追施过多化肥,会引起茎叶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容易感染病害。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亩施尿素5~7.5千克。9月中、下旬气温下降,进入结球期,每亩施尿素8~10千克,并施入硫酸钾10千克,以促进后期生长稳健,防止植株生长因脱肥而早衰。如果再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对促进球茎膨大,充实,增加产量效果更明显。种植晚水马蹄,因生长期短,应以速效肥为主,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在分蘖分株初期,追施粪肥150~500千克或尿素5~8千克。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每亩撒施尿素8~10千克促使植株早封行。第三次在10月上旬,植株开始结芽时,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并喷0.2%磷酸二氢钾作为结荠的接力肥。另外,据湖南益阳地区农科所王小波的试验报道,马蹄对肥料的种类要求比较严格,有机肥料以施用牛粪最好,化学肥料中氮素肥以施用尿素最好,钾肥以施用硫酸钾最好,而含氮的肥料,尤其是含氮的钾肥(氯化钾)对马蹄产量和品质具有不良影响,单位面积上的球茎产量比施用硫酸钾的下降8.9%,还原糖则下降9.9%,在施用钾素肥时,以不施或少施氯化钾为宜。3.灌水 据马蹄高产所总结的灌水经验,一般是马蹄生长的前期浅水勤灌,中期干湿交替,后期脱水晒田。具体管理方法:早水马蹄、伏水马蹄一般在栽植时,田间灌薄层浅水,以1.5~3厘米为宜,在一月内做到干干湿湿,以利扎根、还苗。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植株的成长,植株蒸腾量的加大,逐渐加深灌水。到马蹄的分蘖分株期,可保持3~5厘米的水层,入秋后,进入结球期,应再适当加深水位至6厘米左右,以减少无效分蘖分株,减少养分的消耗,利于提早结球,促进养分向球茎转运。此后,田间水层逐渐下落,保持干干湿湿抑制过旺生长。晚水马蹄,在早稻收割后栽植,生长期短,要促进早分蘖分株,整个生长期间不能缺水,但8~9月份不宜灌深水,保持水深3~5厘米。以免影响分蘖分株数目,而造成减产。在马蹄水分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在马蹄生长期间,如遇高温干旱,水位还应适当加深;遇到刮西北干风天气,要做到深水满灌。但在生长期间长期灌水太深,叶状茎浸水多而见光少,容易倒伏。通常水湿高达30℃以上时,灌水应早晚进行,防止热伤。(2)马蹄田如施用有机肥过多,泥土上浮或过于糊状时,要适当排水漏田,或每亩施4~5千克明矾粉,以利泥土沉实,促进根的生长。(3)在田间越冬的球茎,冬季仍需保持田土湿润,以免土壤发生裂缝,漏入雪水,使球茎遭受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