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漆器的作品

2025-02-01 23:52: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扬州远、近郊区许多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多达万件。器物中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奁、案、几、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有琴、俑、砚、盒、弓背、剑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还有漆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具,器形繁多,体现了广泛的用途。其装饰工艺则有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类别。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故有关学者称扬州为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有不少以干漆夹 为胎的,世称脱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制器。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脱等名贵漆器赐给安禄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史,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均为鉴真弟子扬州兴云寺僧义静所造,都是日本的国宝。至元代,扬州已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雕漆尤为精美。元末明初时,点螺工艺出现。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汉代扬州漆器的代表作:三足奁和七子盒 汉代漆器生产不仅规模大、范围广、品种多,而且技艺精湛、水平高超。新中国建国后至今,扬州近郊近百座汉墓中,包括广陵王刘胥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近万件漆器。主要品种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案、几、箱、枕、梳、篦等日常用具;琴、佣、砚、盒、剑、刀、箭等乐器、文房和佩械用具,其中很多是A级和B 级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推三足奁、七子盒和面罩三件作品。三足奁高约24厘米,口径24厘米,上端和下端为菱形几何图案,彩绘工艺非常工整,色彩晶莹光洁。中部为彩绘的主体,饰以云水图,画面简洁有力。中间使用复线,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生动宜人的图案。三足奁摆布疏密得宜,顶端使用银箔贴成柿蒂,足部均绘兽面纹,装饰趣味很浓。七子盒(又叫七子奁)为汉代妇女盛梳妆用品的用具。一个大盒(称作母盒),七个小盒(称作子盒),但盒型不一:有方型、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等,放在方盒中大小合契,尺寸非常准确。漆面罩长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是作为陪葬用品,罩在死者头部以护安全的。画面以十分流畅的云纹为主体,云纹中鸟兽活跃其间。该作品采用彩绘和金银平脱相结合的装饰工艺,比较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