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历史观进行教学设计的

2025-01-07 11:11: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系统了解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几种重要的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生活史观。了解不同史观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判别史料研究所体现的史观。
1.通过对典型的高考试题分析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史观在分析历史问题时的角度和方法。
2.通过理论阐释、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优化知识结构,训练学生对史料的研读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力求使学生能在新史观的指导下,优化知识结构,深刻把握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的意识和史学素养,使学生逐渐形成能依靠严谨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多元的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轮复习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能细化和深化,但是,当题目特别是材料分析题,突出了多时段,多内容的的融合时,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出现了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欠缺,思路不开阔,比较分析能力较差,答题不全面的现象,不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历史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学生部适应综合测试的题量,掌握不好答题节奏,审题不够深入,书写不太规范。这些现象都要通过实战训练,及时调整,才能胜任高考。
三、重点、难点:
重点: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难点:能用不同史观去分析同一历史人物,同一历史事件,同一历史时期
四、教学方式: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重要史观的解读,史料研读、问题探究、交流互动;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型:高三复习课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幻灯片:孙中山先生画像】: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场影响中国民主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孙中山先生的身影,无疑是最为吸引我们眼光的。先生从弃医从政,图谋救国;到领导革命,建立共和政府;再到反对袁世凯独裁,捍卫共和;最后能与时俱进,促成国共合作。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追求民主与自由的一生。今天,伟人虽然早已长眠与地下,但是,我们仍深深缅怀他为国家的进步所作出的种种贡献。
【提示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先生进行评价】: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进入对史观的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
(一)、重要史观解读
1、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盛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革命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学习时,当我们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最大影响时,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这一方法。
2、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指导学生回顾必修3的内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提问: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哪些是影响了世界进程的】:
【学生回答】:
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提问:在考察中国历史时,哪些重大的世界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进程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回答:世界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几次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4、文明史观: 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物质文明 渔猎采集
横向看 政治文明 纵向看 农业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精神文明 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主要成就。同时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5、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1.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
4.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

1.资本主义、
1.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途径 2. 日本是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2.社会主义 3.中国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提问:用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可以考察哪些历史内容】:
【学生回答】:资本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的发展等等

(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以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分别对四种评价做出解释】
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
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
④、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结合学生对四种评价做出解释后,连线的形式解决前边遗留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将彼此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革命史观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社会生活史观

【提示学生,采用多元史观对其他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李鸿章,甘地。

(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结合一组材料,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多元史观的解读】
【多媒体展示下列资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问题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
①(从材料一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双半社会的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从材料二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
a.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b.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c.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条件。

(四)、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提出问题】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学生回答】: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提出问题】: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较高或较低?并请说明理由。
【多媒体展示下列表格】:

评价较高

评价较低

通商口岸

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扶清灭洋

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洋务运动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以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为例,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史观来解释。】
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通过对通商口岸的多角度观察,让学生体会不同史观观察历史现象的视角和方法,从而形成一种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五)、现代化(近代化)视角中的中国近现代史
【以现代化(近代化)视角看中国近代史,】从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的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综合审视中国近现代史。需要重点把握下列问题,如: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等方面。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多媒体展示下列表格】:

经济

政治

文化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八、小结: 新的史观理念在近年高考命题中已有明显的渗透,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都较明显地影响着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在高三的历史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导复习,零散历史知识有机的整合,融会贯通起来,并能举一反三,用这一观点去解释其他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九、课堂练习
1、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D )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D )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3、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C)
A.生态史观 B.全球史观 C .社会史观 D. 革命史观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 , ,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板书展示:
一:几种重要史观 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1.唯物史观(革命史观) 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2.社会史观: 四、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3.全球史观 :整体性 五、现代化视角中的中国近现代史
4.文明史观:
1.经济上:工业化、城市化
5.现代化史观 2.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上: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通俗化
4.社会生活:平等化、世俗化
教学反思:
高考的有效复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高考命题趋势。
关于学情: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能够细化深化,但缺乏深层次的领悟。在考试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思路不开阔,在知识的联系、比较方面能力较差,不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上升到理论层面,历史研究方法和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关于高考: 新的史观理念在近年高考命题中已有明显的渗透,从新史观的视角命题,对历史做出新的阐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都较明显地影响着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练习,提示主干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查漏补缺外。更应该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史观的理论,运用新史观重新审视和整合基础主干知识,对学生进行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探讨了最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新史观。包括理论阐释、以理论整合知识、及时的强化训练。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是一个重点,让学生理解现代化史观的内涵,掌握这一史观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将所学过的零散历史知识有机的整合,融会贯通起来,并能举一反三,用这一观点去解释其他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主要是选择典型的高考题作为例子,使学生感悟高考题的特征,揣摩命题特点,训练解题思维的科学性和表述的规范性,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 ,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板书展示:
一:几种重要史观 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1.唯物史观(革命史观) 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2.社会史观: 四、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3.全球史观 :整体性 五、现代化视角中的中国近现代史
4.文明史观:
1.经济上:工业化、城市化
5.现代化史观 2.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上: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通俗化
4.社会生活:平等化、世俗化
教学反思:
高考的有效复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高考命题趋势。
关于学情: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能够细化深化,但缺乏深层次的领悟。在考试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思路不开阔,在知识的联系、比较方面能力较差,不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上升到理论层面,历史研究方法和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关于高考: 新的史观理念在近年高考命题中已有明显的渗透,从新史观的视角命题,对历史做出新的阐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都较明显地影响着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练习,提示主干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查漏补缺外。更应该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史观的理论,运用新史观重新审视和整合基础主干知识,对学生进行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探讨了最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新史观。包括理论阐释、以理论整合知识、及时的强化训练。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是一个重点,让学生理解现代化史观的内涵,掌握这一史观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将所学过的零散历史知识有机的整合,融会贯通起来,并能举一反三,用这一观点去解释其他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主要是选择典型的高考题作为例子,使学生感悟高考题的特征,揣摩命题特点,训练解题思维的科学性和表述的规范性,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 ,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板书展示:
一:几种重要史观 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1.唯物史观(革命史观) 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2.社会史观: 四、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
3.全球史观 :整体性 五、现代化视角中的中国近现代史
4.文明史观:
1.经济上:工业化、城市化
5.现代化史观 2.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上: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通俗化
4.社会生活:平等化、世俗化
教学反思:
高考的有效复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高考命题趋势。
关于学情: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能够细化深化,但缺乏深层次的领悟。在考试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思路不开阔,在知识的联系、比较方面能力较差,不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上升到理论层面,历史研究方法和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关于高考: 新的史观理念在近年高考命题中已有明显的渗透,从新史观的视角命题,对历史做出新的阐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都较明显地影响着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练习,提示主干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查漏补缺外。更应该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史观的理论,运用新史观重新审视和整合基础主干知识,对学生进行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探讨了最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新史观。包括理论阐释、以理论整合知识、及时的强化训练。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是一个重点,让学生理解现代化史观的内涵,掌握这一史观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将所学过的零散历史知识有机的整合,融会贯通起来,并能举一反三,用这一观点去解释其他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主要是选择典型的高考题作为例子,使学生感悟高考题的特征,揣摩命题特点,训练解题思维的科学性和表述的规范性,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